首頁 > 事工 > 中國事工
西北經濟大開發 是福音生機還是教會危機﹖
「神州情」月禱會為中國西北教會禱告
2005年08月31日03時57分 上午 Posted.
 | » 福音證主協會8月29日晚的「神州情」月禱會特地為西北五省的教會發展禱告,吸引約50位關心中國事工的弟兄姊妹參加。(圖:基督新報/Chris Chan) |  | » 一位姊妹會上分享了她在西北教會遇見一位老牧師,感到當地的人有非常單純的事奉神的心。(圖:基督新報/Chris Chan) | 香港人對中國同胞血濃於水,信徒經常往中國內地進行短宣,捐款建堂,對中國同胞福音事工特別關注。西北大開發除了加速經濟和社會發展外,亦連帶引起基督教會的巨大變化。福音證主協會8月29日晚的「神州情」月禱會特地為西北五省的教會發展禱告,吸引約50位關心中國事工的弟兄姊妹參加。 中國教會事工總監呂慶雄簡介了西北地區的社會和基督教情況。西北五省人口佔全國7.3%,9千4百多萬的人口裡,基督徒人口偏低,只有60多萬,為全國信徒人數的3%。其中陝西省有35萬信徒,遠高於其他四省。 社會變化影響基督教處境 呂慶雄又指出西北五省社會的環境和發展與基督教處境息息相關。當地人面向以非基督徒為主的群體,伊斯蘭教徒和藏教徒尤多。以青海為例,單是藏廟有1萬1千多間,回教寺院也有近一萬間,但相對來說基督教堂只有寥寥數十間,基督徒被視為少數者,在這情況下,當地信徒要維繫信仰生活委實不易。
此外,在開放改革的經濟環境下教會也受到影響。當地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加劇,青年一輩多離鄉別井到外省打工,教會也同時面臨同工和青年信徒流失的危機。別一方面當地信徒帶著一種「甘心奉獻建殿,不願奉獻資助同工生活」的觀念,貧窮地方的教會亦難支持傳道人生活所需。
開放下的教會情況
呂慶雄又表示,在經濟開放後西北地區希望建立現代化的形象。由於基督教堂一直被視為「西方化」的表徵,因此各省出現一片建堂的氣象。一方面政府樂於批地建立教堂,另一方面一些企業亦願意捐出地方建堂以換取基督教形象。呂慶雄說建堂可說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但同時亦可能導致當地教會要付出承擔龐大經費及更多同工的代價。
呂慶雄總結時說:「中國不是沉睡,而是要行出宣教的一步。」並期望關懷中國的信徒為西北地區獻上更多禱告。
為西北地區禱告
了解西北社會宗教情況後,與會者同為當地教會禱告。首先求主在各省興起願意委身服侍的教會工人和義工,又特別為新疆教會興起100位傳道人而祈求。此外為當地跨文化的福音事工預備所需教材、人材與經濟需要禱告,同時求神改變當地信徒不願奉獻資助同工生活的觀念。
會上亦為西北地區教會不受物質主義影響,保守僕人單純的心,最後願神保守教會一方面藉這開放的機會大力發展事工,另一方面不陷入世俗化的危險,讓一切結果都讓神得著榮耀。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