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事工 > 中國事工
正統「萬聖節」與南瓜女巫無干 「天使行動」抗衡跟風狂歡之風
學校及教會應正面教導「萬聖節」助分辨明暗是非
2005年10月24日07時31分 上午 Posted.
 | »蘭桂坊往往成了青年人在萬聖節狂歡之地。 | 走到街上,不論是麥當勞、巴士站電影廣告燈箱、甚至是電訊公司海報,都充滿了古怪奇異的裝飾品都在提醒我們——萬聖節又到了。
每年萬聖節,不少香港年青人湧到街上、酒吧、蘭桂坊更是擠得水洩不通。不少人「扮鬼扮馬」以「應節」。 學校與教會不應鼓吹萬聖節 然而有基督教團體憂慮,不少人對萬聖節一知半解下「趁墟」狂歡,在不自知情況下歡渡了「鬼節」。
短宣中心副總幹事郭朝南牧師在「天使行動」製作光碟中節目中表示,萬聖節把原令人懼怕的鬼怪可怖形像改換為有趣可笑,背後隱藏了對鬼怪的「美化」。將本來應抗拒、害怕的事物變成生活和消遣,甚至在學校裡玩,當不在意時,接受了鬼魔的形像。他認為學校不應在不明白萬聖節的來源而鼓勵學生慶祝此節日,而應該灌輸正面的意識;教會亦更應教導聖潔的神,光明的天使,不應鼓勵信徒參與此等與鬼魔有關的活動。
香港三元福音倍進佈道總監李鴻標牧師認為,與鬼怪有關的節日原本難以被香港人歡迎,萬聖節像「光明的天使」進去中、小學,甚至是幼稚園,令人一窩峰去慶祝萬聖節時,可能會上了魔鬼的當,被撒旦擄掠了也懵然不知。
可愛鬼怪原來是糖衣陷阱﹖
正統萬聖節,緣於每年11月1日的「諸聖節」﹙All Saint’s Day﹚,本為紀念主後4世紀的在羅馬及猶太人迫逼下殉教的基督徒,是神聖的節日。而前一天10月31日則為預備祭祀的「萬聖夜」。是天主教及聖公會教會的重要慶典。
然而現代人的萬聖節則與此神聖慶典毫無關係,而是在主前500年由歐洲凱爾特人帶入愛爾蘭的「死節」與「鬼節」。創世電視「愛地球觀察站」第68集裡,神召神學院講師鍾樹森牧師說出了萬聖節的由來:「萬聖節其實來自北愛爾蘭的鬼節,像中國人的鬼節一樣。」為免招來惡鬼纏繞,於是人們都裝成鬼的模樣,以免被鬼認出,才能倖免於難。
「萬聖節」時孩子逐家敲門求取糖果的習俗原來亦來自邪惡的傳統。祭司到村民家前敲門,收不到禮物的家庭將招來咒詛,到後來演變成求取糖果的節日習慣,特別是歐美的小孩子,總會在萬聖節時結伴到人家門口敲門,詐取糖果。
三福主席李耀明牧師又補充說,通過教育,要澄萬聖節是鬼神的節日,要教導一下代認清膜拜的對象,讓他們有正確的概念去選擇如何渡過萬聖節。
「天使行動」:以祝福代替驚嚇 送禮代替咒詛
由香港三元福音倍進佈道、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及影音使團攜手推動一連串的「天使行動」,決定在萬聖節作出「大反擊」,以祝福與送禮抗衡咒詛與驚嚇。
「天使行動」分三部分,一是「愛心行動」,鼓勵學校在教會在萬聖節來到以先,向親友或區內坊眾送禮,代替討糖果的習俗。二是「徵文比賽」,透過寫作引起年青人對萬聖節的反思。
在萬聖節當晚6時至9時,在中環遮打花園行人專用區更會舉辦「天使行動嘉年華」,用音樂與見證為怪異的節日添上喜樂與平安。
「天使行動」第三炮,送出講述萬聖節的由來的教育光碟,供學校和教會播放,讓學生和信徒知道萬聖節的由來,得到正確的概念。
光碟詳細解釋了萬聖節的由來,以及它如何在世界不同地方演變今。 此光碟內容可在網上下載,或向主辦機構索取。
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香港三元福音倍進佈道 畢筱芬姊妹聯絡,電話:2396-3799。
天使行動: http://www.media.org.hk/angelaction/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