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事工 > 組織團體
蔡春曦《亞拉臘遺跡與史前文明》電子書出版
2013年02月05日03時17分 上午 Posted.
近幾年有關挪亞方舟的話題引起華人教界的熱議,有更多人期望能從考古研究去探討方舟遺跡的發現。去年十月,蔡春曦博士特別在溫哥華成立「亞拉臘遺跡研究中心」,並把他專心鑽研的亞拉臘遺跡與史前文明輯錄成書以饗讀者。
經過數月的籌備工作,「亞拉臘遺跡再思系列」卷一《亞拉臘遺跡與史前文明》已於一月31日以電子書方式出版。 蔡春曦博士向本報介紹,此書採用蘋果公司最新出版之iBook Author軟件製作,該軟件可以用中文製作,但現時暫未可用中文在iTune上發佈及出版,因此延誤了電子書的問世日期。 由於眾多信徒對此書熱烈的期待,於是他先將格式更改,先發行「文字版」,然後才等候出版「多媒體版」。該書共有216頁,「文字版」共分四冊發行。
蔡春曦博士進一步解釋,他沒有把「亞拉臘遺跡」與「挪亞方舟」畫上等號,因此在該書盡量使用「亞拉臘遺跡」字眼而不是「挪亞方舟」,另外採用「亞拉臘遺跡探索」而不用「方舟探索」。
他認為亞拉臘遺跡是否就是挪亞方舟,還有待考古學家及科學研究者作進一步探討及證實。但由於祖克蘭克博士是第一位兩次親身到過挪亞方舟華人探索隊所發現的「亞拉臘遺跡」作研究的考古學家,因此,在未有其他專家到該遺址作進一步探究之前,祖克蘭克的研究報告有著重要和不容忽視的價值。在他的電子書也分析和評估了他的發表內容。
究竟是什麼促使蔡博士花費那麼多心思在研究亞拉臘遺跡上呢?他向本報透露,當他於2012年初在香港聆聽完祖克蘭克博士舉行有關發現亞拉臘山巨木結構之研討會後,為著尋根究底,他特於同年二月,花了21日在土耳其的多個史前古跡以及多間考古博物館及兩所大學圖書館進行研究和資料搜集,並用了不少於1000小時將祖克蘭克博士名為《亞拉臘山巨型木結構初步考古學分析:年代學、功能和環境》的中英報告、有關報告所引用的212份參考資料,撰寫了10份分折報告。
此電子書正是蔡博士就該項研究的成果,全書共216頁,共有241幅插圖、20個圖表、5個地圖、10個分析報告,另外有19個視頻片段、13個概念圖,電子書的「文字版」已分四冊出版。四冊書全套只售加元$3.99,物超所值。讀者可在「以斯拉培訓網絡」(www.equiptoserve.org) 網首頁購買,同時可以順道參觀「亞拉臘遺跡研究中心」。
蔡博士補充說,閱讀祖克蘭克博士的考古分析之後,深深體會作為基督徒,亦應對史前文明有相當的瞭解,他明白在《卷一:亞拉臘遺跡與史前文明》中,未能詳盡地作清楚解說,因此預計在撰寫《卷二:亞拉臘遺跡與農業始源》時可作詳細的補充。
對於有些牧長及信徒說:「我們是信耶穌,不是信挪亞方舟!」或「找到挪亞方舟與否,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蔡博士表示,持這些立場的人將會在《卷三:亞拉臘遺跡與中華民族》及《卷四:亞拉臘遺跡與華人教會》中找到經過研究後所分享的體會和意見,有可能會改觀某些人的現有看法。
作者簡介:
蔡春曦博士曾在以色列修讀聖經考古學,他的老師是發現「欣嫩護身符卷軸」之特拉維夫大學考古學家加百列巴克博士(Dr. Gabriel Barkay),因此對於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4200米高度找到的巨型木結構中尋得的野生鷹嘴豆種子、動物糞便遺跡、石製器、有機物製碗、陶器等發現,在具有某程度的考古學知識下,抱著正面的態度。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