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宣教 > 其他
愛心不再是「通行證」宣教士須與時並進
2009年08月24日04時03分 上午 Posted.
提到宣教士,泰半人多會想起越洋過海、鄉村與蠻荒等情景,甚少人會將宣教士與「時代感」、「高科技」等名詞連在一起。然而近日有差會領袖提出,若宣教士不與時並進,與向著廿二世紀全速進發的世界和社會同步前進,不單無法適應世界,亦難與社會接軌,有效進行宣教工作。
隨著世界各地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變化,宣教模式也起了不少變化,由傳統派遣宣教士,到今天帶職宣教、雙職宣教、營商宣教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宣教士本身亦不例外。環球宣愛協會總幹事梁偉材牧師近日提醒宣教士必須自我增值,與時並進。 他表示愛心和宣教熱情己不再是宣教「通行證」,有了愛心,還要加上達到一定水平的職業,才能事奉不斷進步的世界。除此以外,他又提出宣教士要不斷更新事工模式,追求更新和改變。他表示舉例來說,過往翻譯一本聖經動輒要經過5、60年才能完成,但如今由於技術和新科技的發展,20年便可完成。若不思進取,仍沿用舊有模式工作,表面是忠心服侍,實質浪費不少時間和事奉經費。 他又提醒國際宣教同工要胸懷普世,服侍本土(Think Globally Serve Locally),避免只埋首自己事奉中。一方面保對世界大趨勢的了解,帶領人們走在時代尖端;另方面亦應平衡地認識該國時事、歷史變遷、文化風俗等,否則很容易遭淘汰。要做到這點,他建議宣教士平衡地阅讀,多接觸工場時事新聞,並透過互聯網進行神學課程等進修。
他表示,「國際同工有先知的角色,先知是明白神心意的僕人……國際同工不只是埋首於當前的事務,更要放眼未來,不斷更新,竭力為服侍的一代和後世留下美好的屬靈遺產。」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