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巿民及遊客湧到尖沙咀海旁睇鴨。不少人彷彿回到在浴缸玩膠鴨的「那些年」。巨鴨更帶來商機無限,不論餐廳、蛋糕店精品店、旅行社凡趁勢推出有關產品的都成功「吸金」。一時間所有報紙網站被「洗版」。黃色的歡笑沖淡了四川地震、波士頓爆炸案、大馬大選等霉氣。畢竟看到一隻黃色巨鴨總比大量炸爆或地震的碎片來得心情好。
有夢想的橡皮鴨
黃色橡皮鴨的模樣是大家熟悉的、表情是不變的。凡所到之處不論悉尼、巴西、維多利亞港的水域都變成它的大浴江;它悠然自得,與不同的背景都那麼協調、和諧。但是仍不禁令人問一句:為什麼只一隻黃色鴨令人感到如此可愛呢﹖
這黃色巨鴨之父、藝術家霍夫曼將橡皮鴨命名為「在全世界撒滿愛」,希望將愛帶給世界。他介紹巨鴨時說:
「橡皮鴨仔不知道何謂邊界、它不歧視他人、沒有一點政治含義。這隻友善、浮在水面上的橡皮鴨能醫治心靈,它可以舒緩全世界的張力,並且將之重新定義。鴨仔柔軟的而友善,它合適任何年紀的人!」
友善的橡皮鴨對世界充滿愛,它希望將人帶到上帝創造的起初,指向一個美好的國度:人是可愛純真、人與人之間是彼此友愛的;沒有人受排拒,亦沒有互不信任,遇到痛苦的心靈時只想施予安慰。它提醒人什麼是公義和美好。但是人們笑著、喧讓著,瘋狂拍照,或只顧掃貨買下精品將它的縮影帶回去。夜裡,人潮散去,雖然千萬人都親近過它,但卻沒有人珍惜它所播種愛的夢想。
香港人貧瘠的心靈土壤
愛是不變的真理,每個人都渴望愛,但當真愛靠近時卻不知道。有人嘲笑橡皮鴨,說它失敗,笑它無法帶來持久的快樂,笑它只能被利用刺激消費,對改變社會現狀卻毫無助力。殊不知手指本身不是焦點,要看的是手指所指向的對象;橡皮鴨本身不單是一隻膠鴨,它其實就是美和善的種子,要將愛的訊息撒在香港的心靈土壤裡。
說到香港人的心靈土壤,用《馬太福音》的話說,就是充滿「今生的思慮、錢財和宴樂」。巨鴨來到,洗盡報紙版頭的都是如何人頭湧湧一睹「鴨」容、商家賺錢或觀光客消費的新聞,甚或o靚模拍照走光的花邊新聞。誰知道橡皮鴨的名字﹖誰能說出它所盛載的夢想﹖誰珍惜它千里迢迢而來的愛的訊息﹖
十字架:歷史上一起最「水過鴨背」的事件
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是人類最大的愛的事件,但恐怕亦是歷史上一起最備受忽略的「水過鴨背」(經過而不留痕跡)的大事。「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對我們的愛就在此顯明了。」(《聖經》羅馬書五章7-8節)多少人在基督徒的盛意邀請下參加過佈道會,知道了耶穌的死代贖了自己罪,卻仍對耶穌說「下次先」;多少人聽聞耶穌死而復活的歷史事蹟,卻仍然當「無事發生」,不肯到耶穌那裡承受永生。
即使在教會,愛的真理亦難逃「水過鴨背」的命運。新約時代的哥林多是充滿銅錢的商業大城,人口僅次於當時的羅馬。那裡物質豐富、擁有知識,但人們生活驕奢淫逸,道德風氣壞敗,拜偶像之風熾。當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的愛傳入哥林多,不少人接受了,教會亦建立起來,但是信徒的生活卻相當不堪入目:拜偶像、淫亂、「收繼母」(娶自己的繼母)、結黨紛爭、貪戀世俗,幾乎觸犯「十誡」每一條罪狀,明顯哥林多教會雖然人多,知識金錢都全備,但真的在屬靈上窮得只剩下錢了。使徒保羅不得不急發兩封長長的書信,勸導教友明白基督的十字架,從屬肉體的生活轉移至屬靈的成長上,從世俗的生活轉移到聖潔的生活、從表面的恩賜的追求轉移到愛的實踐上。
愛的訊息——你收到了嗎﹖
教會是傳播愛的地方,亦是屬靈生命訓練場所。今天教會只是塞滿看著福音好玩的人呢,還是不斷用真理破碎自己舊我的主的門徒﹖假如你是基督徒的話,神的話語對你是「水過鴨背」,聽了就忘,還是以全身心靈迎接了它的訊息,並努力用基督的愛澆灌、耕耘自己的心田,結出豐盛的生命的果子呢﹖
假如你仍未信耶穌的話,比起橡皮鴨更重要的「基督為你而死,並賜你永生」的愛的訊息你是否收到呢﹖
雖然萬人聽了福音就忘,但耶穌的寶血仍為眾人而流;橡皮鴨仍是一樣,日期滿了它又在另一個地方重新振作,帶著不變的信心、盼望和愛將播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