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日報》事件獨立調查團嚴重缺乏公信力

香港《基督日報》 (下稱「日報」)及耶穌青年會(下稱 「YD」)重要負責人指出,有證據表明,於去年12月成立的「《基督日報》事件獨立調查團」(下稱「調查團」)及其即將發表的報告書嚴重缺乏公信力。 據悉,目前該調查團已完成調查報告,並表示將於日內發佈。就此《基督日報》已向眾教會發出信件,呼籲三思,勿受偏離事實的報告之影響。 調查團「失控」 拒正視問題 調查團召集人在該團成立之初,公開聲稱將持「公平、公開及公正的程式」的原則調查,然而日報發現調查團的作事手法離「公平、公開及公正」相距甚遠,而且大量事件顯示有 人蓄意持「異端」的論調,在背後影響甚至誘導調查團的工作,嚴重破壞調查團的中立性。由於該團已嚴重偏離及變質(相關詳細報導請留意本報報導),日報已多方促請調查團作 出合理的解釋。 在誤信調查團而接受其「聆訊」後,日報及YD嚴正表明,指出該團調查立題依據與調查舉證上存在重要失誤,此後,亦作出書面抗議,促調查團正視,但該團未予理會,亦沒有作 出回應或解釋。 調查團曾改組 某牧師消失於名單中後暗有行動 去年11月中,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發表文章,引用日本救世軍少校山谷真牧師的網站資料指控日報、YD與其他福音派團體。隨後12月12日《經濟日報》亦就有關流 言作出了全篇幅的不實報導。由於事件顯出嚴重的誹謗性質,基督日報緊急召集顧問會議。出席會議的顧問決定邀請當時列席的律師作召集人組建一獨立調查團,就對日報事件作 出調查。 調查團一份名為「調查方針、調查方法、調查準則」文件顯示調查團採取近似法庭審理案件的形式調查。調查團於12月15日公佈成員名單;於今年1月,以日報的顧問牧師撤出以「 避嫌」為由,宣佈了改組。 然而令人感奇怪的是,曾任調查團成員的三位日報前顧問中,只有一位牧師在調查團所有相關人士的名單中奇怪地「消失」了,其餘人士則以「觀察員」身份繼續參與調查團。然 而這位牧師並非真的「退下」,而是以「資料提供者」名義開始了暗中行動。有證據顯示,該位牧師自事件發生初期既有將日報及YD定為「異端」的行動,並以各種虛構的身份四 出出擊,最後影響調查團的調查方向及工作。 雖然調查團矢口否認與該牧師有聯合行動,然而種種證據,尤其是由該牧師發出過的聯絡通訊中,明顯顯示該牧師在調查團知情下,利用調查團的名義作出行動,而且與調查團有 相當緊密的聯繫。若真如調查團所言,完全不受其影響;那麼可以肯定的是,該牧師利用調查團為自己造勢,散佈其個人的錯誤論調誘導他人相信他對日報與YD的誹謗言論。 容許控方證人出席決定性內部會議 調查團中立性蕩然無存 調查團成立後,該位牧師在不擔任調查團委員後,轉而變成「資料提供者」(可說是控方證人)。但他卻仍以調查團的身份與外界聯絡,並在通信中清楚表示自己與調查團召集人的 「通力合作」。調查團對該牧師借用調查團名義暗中介入調查工作之事是否毫不知情呢?《基督日報》於4月9日向其一名調查團成員求證該疑問時,獲得「非調查團成員,亦非觀 察員」的回答;同時調查團強調「該牧師參與不多」。但從已經掌握的電郵證據顯示,調查團無疑是允許該牧師深入介入、甚至參與調查團的調查工作,亦證明調查團包庇並接受 這樣的行為。 疑點重重 以上種種,究竟是該牧師冒用調查團名義的私人行為呢﹖還是調查團有意隱藏該牧師的角色,處事立場誠然有偏頗呢﹖ 假如該牧師所說屬實,如何能從控方證人身份搖身變成「觀察員」,更獲授權出席調查團的內部會議、包括最後一次決定調查報告內容的會議呢﹖又何以能在調查團未對外公佈任 何結果前得悉調查報告的內容及進展呢﹖ 日報認為疑點重重,促請調查團或眼睛雪亮的觀眾清查當中的利害關係。並就以上種種問題,日報及YD已於3月3日向該調查團召集人提出質疑不滿,並在3月4日以書面形式向調查 團提出強烈抗議,表明在意圖謀害日報及YD的勢力滲入後,調查委員會已嚴重失控及偏離,並宣佈了不接受被操控後的調查團。 日報亦於4月9日去信各教會,促請正視調查過程中的不公正調查手法,呼籲別輕信偏離及失去中立性的調查團,更不鼓勵弟兄姊妹出席調查團的發佈會,以免助長不實報告資訊的 迅速散播,危害基督的身體。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