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善牧師與青年:牧養苦與樂

梁永善牧師與青年:牧養苦與樂
梁牧師經常出席教內活動,又主持教內網上電台節目分享信仰和生活感受,為本港信徒熟悉。(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基督教銘恩堂建堂16年。於1986年開始建立起來,2002年差派肢體往粉嶺植堂、2007年再於葵涌邨成立分堂,並成立銘恩中心發展社區工作;2010年再在上水設立分堂。在香港以一間獨立教會而言這樣發展之快屬罕見,雖然每年因佈道活動而加入教會的人數以千萬計,但整體信徒人數卻沒有上升,反映教會面臨會眾嚴重流失的情況。

到底銘恩堂在傳道和牧養上有什麼訣竅,能令教會分派植堂之餘,人數亦持續增長呢﹖本報專訪了銘恩堂主任梁永善牧師。梁牧師經常出席教內活動,又主持教內網上電台節目分享信仰和生活感受,為本港信徒熟悉。

採訪:于嘉豪、陳麗斯

愛長者‧愛青年

梁牧師表示他對兩種人特別有感動,第一是年青人,第二是老年人。

問及為什麼特別喜歡牧養和服侍長者時,梁牧師認真的說:「我特別喜歡長者有兩個因素。第一是他們已日落西山,服侍他們的機會不多。我媽媽在1972年42歲時離開世界,若她現在在生應該就是一個婆婆,所以我很喜歡跟婆婆一起。」他又笑說:「還有一個原因,當我在婆婆的旁邊我會顯得年輕得多!所以我很喜歡服侍他們。」現在粉嶺堂會的長者團契就有70多人,在香港的教會堂會中算是規模不小的長者團契。梁牧師親自替他們洗禮,對他們有很大的感動。

『主啊,這些人你也要拯救嗎﹖』

再問及梁牧師為什麼對年青人有如此大的負擔呢﹖原來與梁牧師的成長經歷有關,他說:「年青人是我一直以來的託負,我也年青過,我13歲開始返教會面對信仰,自己也看著神如何忍耐我,錫我,這個很重要。因為我自己經歷過,得到好的栽培,家人教我如何看屬靈書籍,讓我有很好的發展,所以我喜歡做年青人的工作。」

而另一個原因是他認為如果可以留住年青人的話,他們會不容易走上歧途,假如得到栽培的話更可以很大地用在神的國度裡發揮功用。他說:「我特別緊張一年級至中一的孩子,因為他們特別容易學壞。如果他們保持得好,很容易出問題。有一些學校無banding的人令我很生氣,我甚至說:『主啊,這些人你也要拯救嗎﹖』但我有很深感受:當一個人的生命有改變時,可以減少很多壞事。所以能叫一個青年人信耶穌,生命有所改變的話,就會少害很多人,這是我對傳福音的看法,對壞的人我有這樣的看法,對乖的人則沒有,所以能救一個就要救一個。」

年青人很需要愛。「一次我邀請了一班孤兒在崇拜中分享。我在講章寫了「神是我們的父」,但我無奈地發現原來我從來沒有得到那一份愛。我的父親给我供書教學,我亦會尊敬他,但他從來不會問:你過得怎樣呢﹖不會關心你,不會主動問候你。」對於這很多的「另類孤兒」——父母雙在卻無人關愛者——梁牧師對服侍他們有特別的感動。

『讓年青人發揮自己』

但與外面花花世界相比,天天「講耶穌」,只有乖乖仔的教會不容易留住年青人,青少年流失是不少教會面臨的頭痛問題。

梁牧師認為牧養的方法和內容很重要,他重視讓年青人發揮創意和活力。他說:「如上周我去中一至中三的團契,他們在U Tube上下載rock版《新奇異恩典》,戴著太陽眼鏡扮成非洲人,唱得很興奮。我沒有說這不合聖徒體統,我覺得沒問題,繼續作吧!當然崇拜不能接受,但學生團契上玩玩無妨。上一代常常打擊這一代說他們『無用』、『你不能作好』,但我覺得要讓他們在教會裡找到自己的位置,讓他們發揮自己。」

銘恩堂的團契和小組一脫「保羅團」、「提摩太團」、「仁愛組」、「喜樂組」這些老掉牙的團組名字,改為「活力先峰團」、「CPU」、「朝朝起得早(組)」、「益力多組」、「HSBC(代表Harmony, Communication等意思)」等,讓成員創意發揮。

至於週會的形式,梁牧師很反對總是玩『破冰遊戲』及膚淺的遊戲,但又需要有活潑的表達方式,不能只『齋講』,例如使用好的powerpoint,及將內容與生活連在一起。」

“Dear Dad……”

梁牧師很重視與學生建立關係。他教會裡傳道人的質素,會看他們是否主動向青年人出擊、關心他們,是否會與他們打打球等。

梁牧師自己亦經常早、午、晚三餐都與青年會友一起過、一起談話:「一起吃東西、談話很重要,耶穌亦與人一起吃飯談話,很開心,如此建立生命很重要。」

這樣的牧者心感動不少會友,一些會友暱稱梁牧師作「Daddy」。他隨即從錢包裡拿出一張心意咭,上面有會友寫著「Dear Dad」的稱呼,他與會友的關係親密從中可見。他認為通過親密的團契關係建立個人關係,和青年人談話,能讓青年人留在團契中,令信仰扎根起來。

(待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