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認為,國民教育應培養孩子三個特質:誠實的素質、愛的情操和道德勇氣。這些都是基督信仰中對個人的要求。
他特別提及國民教育中認識國家民族的歷史部份,他認為歷史的觀點本是包含各種立場,而且互相參考比對,在議論中尋找歷史原貌,因此他認為在國民教育中談及近代史時除了談及外族的欺凌,日本侵華,八年抗戰等外,亦不能避免談及各種政治運動、文革甚至六四事件對國家的影響等,否則便只是在講「片面的真」,教育學生一起創造一個「謊言的社會」。
而他所指的「愛的情操」時指出,基督信仰重視愛神和愛人,因此強調「國家不是愛的最終極對象」,因為沒有任何團體是不會犯錯的,而國家要求人們支持時仍需通過個人良心審查,不能無條件的愛。
另一方面他指出在全球化時代應教育超越種族界限的愛,認為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國民教育不適合今天的香港及走向世界的中國。
他表示:「從基督信仰出發的教育,應致力培育具獨立人格與道德勇氣的國民,為國家與政府走在當行的路上而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