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族」掘起 教會關顧裝備俱重要 編輯室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下午2:31 教會傾向少投放資源於長者事工,但近日中國信徒佈道會前瞻到長者事工的趨勢,提出要關注教會裡面漸漸放下全職工作、正在步向老年階段的一群。據香港教會的普查統計,這批新一代的長者已成為所有年齡組別增長最大的一群。他們既可能成為牧養的難題,亦可能為教會注入動力的新元素。 這群人年齡大概介乎55至65之間,亦有人定位於60至70歲之間,是於二次後嬰兒潮出生的一群。他們被稱為「新老」,在家庭中是已為人祖輩的長者,但由於在精神及身體機能狀態上仍充滿活力,且有相當的經驗和工作能力,可說是介乎成年與長者的年齡。 據香港政府統計,65歲及以上的人口戰後推算下不斷上升,長者和「新老」將成為本港人口中的重要組別。「新老」與傳統觀念下的長者比較下,他們是現今科技世代的開創者,在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及世界視野方面都遠遠超出現今的長者,因此牧養的工作亦需要有所改變。 浸信宣道會恩樂堂傳道人吳達文認為,新老們不少是知識份子,又熟悉網絡,加上未算太年長,心理上不會認為自己需要被照顧,因此難以融入現有長者的團契生活,將成為未來教會牧養的挑戰。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望福堂傳道袁麗連專注於教會老年牧關工作,她舉例一位55歲的人士可能已貴為祖父母,亦已步入退休的生活,他們一方面被尊稱為長者,另一方面卻仍然富有活力及豐富的人生經驗,亦有相當的工作能力。只要認為值得的事,便能全力以赴,無後顧之憂。因此她提出重建他們的價值觀以及人生意義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新老亦可以成為教會牧養的助力,成為現有長者事工的支援,減少牧者的負擔,變相教會帶來更多事奉人員。他們有時間、有主見、經驗豐富,只要肯接受訓練,不難幫助牧養工作,甚至成為教會年青人的榜樣。 但吳達文亦預見這批新老亦正在面對人生階段的各種壓力,在鼓勵他們在教會事奉之餘,亦要準備關顧他們的身心靈需要。而學團傳道會差傳事工部的朱麗玲亦指出要對新老進行有情的關顧,對他們身心靈均照顧安妥,並培訓他們參與事奉,讓他們在這個過渡的階段中得過豐盛的生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