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公義 80後青年維園燭光慶生

熱愛公義 80後青年維園燭光慶生
燭光,象徵生命。在插著蠟燭的蛋糕前許願是生日慶祝的指定動作。但對於80後青年William來說,燭光卻同時代表哀悼。「每年生日,都有數萬燭光伴我度生辰……」

因為在6月4日出生,William自少便引人注目。「哇,你是六四大人物呢﹗」「89年曾發生驚天動地的慘劇,你知道嗎﹖」他的生日不時換來特別的反應。但是家人、教會導師、傳道人都避談政治,絕口不提六四,令他滿腔疑問。

直至04年,沙士疫潮剛退、董建華施政劣評如潮,港人滿臉愁容。在風雨飄遙的政治氣候下,他開始探索生命、真理、公義。沒想到睡房裡的一盒錄影帶,竟將他的生命與歷史長河的「六四」結連起來。「想不到哥哥將六四的新聞報道輯錄下來,並且珍藏著相關剪報。」看著一幕幕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的片段,他茫然自失……

中學生涯荏苒而過,William順利升讀大學。與生俱來的六四種子就在肥沃的學術土壤中茁壯成公義樹。每年五至六月,學生會月刊都以「悼念六四」為封面專題,民主牆亦張貼著「平反六四」的標語。而大專團契的社關組、查經班等,更讓他開始以福音角度探討時政,並推動他與一眾團友在08年開始結伴到維園紀念六四,氣氛令他深深動容。

自此,他每年都風雨不改地到維園「慶生」。「89年,祖國的大學精英不惜犧牲性命,對極權政府表達訴求,他們的公義凌駕我的快樂﹗」

未值得被寬恕,卻仍要憐憫

畢業後,William繼續以基督公義的視野觀察時政。對於中共政府至今仍未承認屠城過犯,他引用阿摩司書5﹕24說﹕「『唯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倘若沒有公義,又怎樣談得上寬恕呢﹖」他雖然認為中共的態度暫未值得被寬恕,卻仍要憐憫﹕「我憐憫中共,因為他們至今仍不知道當年的行徑是錯誤的。」

談到最後,William提及身邊一些人對六四能得到平反感到絕望,但仍然會將公義與憐憫的精神傳承給兒女。他認為教會亦然,即使在政治上選擇中立的立場,亦應該將社關意識傳承給信徒。「倘若牧者對時政避而不談,信徒又怎會明白本著基督公義回應社會是何等重要呢!」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