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香港主日」盼兼容信仰精神流進社會中

本月底「香港主日」盼兼容信仰精神流進社會中
六四燭光晚會
今年香港對六四的燭光晚會異見迭起,比往年越加激烈,今年為基督教協進會的「香港主日」撰寫講章的陳國強牧師以此為題談大公的信仰精神。

協進會於1992年起將每年最接近7月1日的主日設立為「香港主日」,今年的「香港主日」為6月30日,邀請本地教會重溫多元中見合一的信仰包容精神。協進會又提供講章讓堂會可以使用。

協進會的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成員、聖公會的陳國強牧師談及今年六四晚會前夕所發生有關支聯會的爭議,一些人呼籲杯葛多年支聯會主辦的燭光晚會,另起爐灶。陳牧師認為歷史上類似的爭議是不斷循環出現,諸如對「佔領中環」的理解亦各異。對於不同的意見,不能以「二元對立」的模式去處理問題,否則爭拗紛擾將永無休止。

陳牧師引路加福音9章49至62節經文講道。該經文描述耶穌的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產生的矛盾事件,當中一件是耶穌經過撒馬利亞人居住的村莊時未得到接待,門徒問主是否要降火燒滅他們,但耶穌的回答是:「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乃是要救人的性命。」

他認為耶穌的做法是「多元中見合一」的榜樣,當中有謙讓和包容,亦是今天香港社會需要的大公精神。

陳牧師表示上帝設很多道路讓人通往祂那裡,亦有很多方法成就祂的旨意,因此沒有一個人或一間教會可以壟斷神的真理,因此要彼此以愛包容。即使別人是完全錯誤的,亦應帶愛心和耐性引導對方重返正途。

陳牧師引釋經學者巴克萊(William Barclay)的話:「教會最大的悲劇和痛苦,就在於認為只有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方法才是正確無誤。」

他又鼓勵香港信徒關心社會時事,努力認識和了解實況。經文中耶穌對兩位以埋葬父親和辭別家中的人為理由拒絕馬上跟從主的人說他們不配作主的門徒,陳牧師認為主在說:「我不接受不冷不熱的服侍。」他鼓勵信徒在複雜及險惡的社會局面中帶著信心和耶穌愛和包容的心,與不同立場的弟兄姊妹一同向前行,讓兼容的信仰精神活現在香港社會中。

(香港主日資料見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www.hkcc.org.hk 網站)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