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耶路撒冷

走向耶路撒冷
所羅門接位後,建造了聖殿,此殿用大理石、香柏木,殿內的牆都貼上黃金,所費的公帑約值五億美金。這城是曆代以來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
耶路撒冷是建築在山脊上,這座壯麗、古雅的城市,在西元前一千年猶太的王大衛就在那裡建都。所羅門接位後,建造了聖殿,此殿用大理石、香柏木,殿內的牆都貼上黃金,所費的公帑約值五億美金。這城是曆代以來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

在耶路撒冷逗留期間,我住在新建的平安大旅館。傍晚時分,各地來的觀光客,絡繹不斷的來到,二十一隊、五十一隊,在接待室辦理登記手續。在那裡的茶幾上,擺著倒好的一杯一杯的橘子汁,任人取飲,使人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雖然夕陽已照著這一座古城,可是觀光客的臉上,沒有倦容。相反的,他們的眉宇之間,透露出一種喜悅,好像得到了一些心裡久久尋求的東西,他們得著了,那一種滿足的神情!彷彿投靠在母親的懷抱中一般安慰,別無所求。

我愛耶路撒冷,早晨她像一個處女;中午,她像一個壯士;傍晚,她像一個沉思的詩人。那天,我是由橄欖山進城,這條古道,耶穌當日騎驢進京,也是由此路進入,當時百姓瞧見耶穌夾道歡呼:「和散那!」「和散那!」(意即贊美)的群衆,想不到幾天之後,他們中間有的就隨夥喊著說:「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

我行走在耶穌曾經走過的這一段古道上,揮不掉夕陽照在我身上的餘輝,想著、想著。我又踏進了客西馬尼花園。在那園子裡有一棵兩千多年前的古樹。牠不是一棵參天古木,只是比人頭高一隻手而已。沒有花朵,也沒有果實,可是許多遊客都在那裡拍照留念。因為那是耶穌受難以前,曾經在那裡禱告的,汗珠如大血滴在地上。我在樹旁默想,那棵古樹曾經聽見耶穌的禱詞,看見他的汗珠淚珠。雖然這些在時間的河流裡早已被掩沒了。朝聖的人卻仍然記得這些往事。我見夕陽照著客西馬尼園,照著那棵古樹,綠葉在清風中蠕動,樹影瀉在地上,彷彿一塊薄布覆在耶穌曾經跪著祈禱的那一片地上。那情、那景,在朝聖者的心裡,豈不會想起耶穌面臨的苦難,甘願犧牲,為要拯救世人的慈心呢?

後來,我隨著朝聖的男女,走進大衛王的墓陵。大衛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在他統治時代,可說是希伯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文學也特盛,因為他自己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古代的以色列人,他們去耶路撒冷朝聖,當他們望見那城的時候,他們就一面走一面唱。這一類稱為「上行之詩」的,在他們的文學中,也是重要的一環。例如,其中有一首寫著:

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意即神)殿去, 我就歡喜! 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聯絡的一座城。 …… 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 耶路撒冷啊, 愛你的人必然興旺! 願你城中平安, 願你宮內興旺。 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 我要為你求福!

我雖然到了耶路撒冷,我卻沒有進到他們的聖殿中去,僅僅望見黃金色的殿頂,在夕陽的照耀中,反映出金色、白色的光輝。倒不是漸近日落,時間不許可,乃是因為阿拉伯與以色列之間政治上的歧見衝突、對峙。為了安全的緣故,只能站山脊上遠遠的眺望。這可說是在朝聖的日程中,頗感遺憾的一件事!

***** 作者: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諧之歌》為他最滿意作品,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