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出發至延伸 差會領袖談差傳事工五點要素 編輯室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上午11:53 神州華傳國際總主任余俊銓牧師在最新《華傳》期刊撰文歸納差傳事工成長的五點要素,願其為華人教會推動差傳事工的寶貴借鑒,同心拓展神的國度。 出發點 余俊銓牧師首先從神的心意與使命分享差傳事工的出發點。在他看來,「差傳」是一種「去」的事奉與行動,一切源於神的心意和祂的使命,這正是聖經所啟示的中心主題。 他還說,如果沒有神救世的心意,就根本不會有聖經,更不會有教會。「所以,教會不必為宣教在聖經中找基礎,因為宣教本身就是聖經的基礎;宣教在教會中不是陪襯品,更不是可有可無!屬神子民所需要做的,就是對聖經──神的心意與使命作切實的回應。」 余牧師還引述Christopher Wright的名言說:「與其說神為祂在世上的教會設立了使命,不如說是神為了祂在世界的使命設立了教會。使命不是為教會而造的;相反地,教會是為了使命而造的──這是神的使命。」 因此,他認為差傳事工應以神的心意與使命作為出發點,即為了神的榮耀,使祂的名被傳遍萬邦,各國各族各民都懂得來敬拜祂,從而叫世人與祂和好,使祂重得因人的罪而被虧缺的榮耀。 起步點 差傳事工定好正確方向後,接下來需可行的步驟,切實、具體的行動。余俊銓牧師表示,華人教會在宣教的起步普遍遭遇困難,需打破一些傳統的錯誤觀念,摆脫一些實際和無形的障礙、綑鎖等。 他拿调查資料指出,不少華人教會沒有差傳部(有差傳系的華人神學院也寥寥可數);就算有此部門的設立,在職能和運作上也可能不太健全。因此華人教會有必要在起行和改進上跨出一步。 余牧師建議有志獻身差傳的信徒可從多讀多讀宣教士的生平和見證開始,從而激勵和堅定心志。其次,平時多關心和搜集不同差會的資訊,以稍為了解普世宣教的現況,並開放心懷地領受從神而來的感動和負擔。 再次就是禱告預備。還有更重要的是從實際體驗開始,例如參加一些經過周詳籌劃的訪宣,從而逐步印證神進一步的帶領。 切入點 余俊銓牧師還建議有心推動差傳的教會與信徒積極的與差會聯繫、合作,甚至申請加入差會。 他說,對大部份小型堂會而言,借助差會的幫助、經驗入位往往是有利無害,且能發揮互惠互利的作用,也毋須等到教會有更強的實力才擴大差傳的事工。韓國教會在這方面是華人教會學習的榜樣,他們有许多中、小型的教會靠差會的力量差派不少宣教士。 匯聚點 眾所周知,現代宣教的需要巨大,面對的挑戰也多。在余俊銓牧師看來,這也說明宣教行動的機會同樣很大且逼切,而且參與的方式甚多,需要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範圍的配合。 余牧師認為宣教前線的工場是一個很切身的學習地方,除了實地了解、適應環境,認識文化、語言之外,更加可以操練生命和考驗心志。 而且透過來自不同地方、背景的同工,可以互相交流和激勵,彼此藉隊工的連繫建立人際關係和互信,使事奉和事工得到更好的互補和協調。 延伸點 余俊銓牧師還介紹說,為了更有效地引進和培育宣教士,華傳已在世界三個主要區域設立了以柬埔寨、烏干達和墨西哥為中心的「宣教區延展站」,目的就是要把工場上的匯聚點變為延伸點。 對他來說,在差傳事工建立的過程中,各自為政、單打獨鬥的時代早已過去,故在團隊的服侍上更需要彼此提點和扶持。 余牧師希望透過一些資深宣教士的幫助,能更有效地達致師徒訓練的目的,好讓宣教士更合宜地度過適應期和盡快建立起信心,以便安排到不同工場去。 事實證明,最有效的宣教訓練就是理論、實踐與生命並重;凡有宣教心志者,可不妨先到工場體驗,然後在明確的獻身方向下接受神學知識、理論等裝備。 「在課程之中或完成基本課程之後,繼續到工場學習,且正式長期委身,這就是循環延伸宣教的最有利方法。」他說。 最後,余牧師總結說,信心正是信仰、成聖路上無數延續的點,引導大家在不同時刻、階段中的每一「點」,向著標竿直跑。 他還說,整個宣教的循環有一定的進路,但也可從不同的「點」開始,因為點點之間都互有關連和相通。 他還勉勵宣教士靠著主恩,為神國度的擴張繼續點點相連,也在使命的實踐上得以代代相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