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未婚懷孕大增 社工:勿把身體當禮物

少女未婚懷孕大增 社工:勿把身體當禮物
母親的抉擇海報警告少男少女小心未婚懷孕。
16歲青春少女小麗,與同年的男同學相戀後有了性行為。小麗明白安全性愛的重要性,開始時都要求男友戴保險套,但男友就是不喜歡,小麗最終也無法堅持原則。

起先,男友還會用體外射精法避孕,小麗也計算安全期。但時間久了,兩人越來越疏忽,終於小麗懷孕,肚皮也就隆起而東窗事發,雙方父母沒有發生爭執。他們最終結婚了,但小麗從此就休學了。孩子出生後她成為全職主婦,今年已經33歲。你認為小麗幸福嗎?

「回首從前,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不會把孩子生下來,更不會選擇走入婚姻……我不是不愛孩子、不愛丈夫,也不是婚姻不美滿,而是因為婚姻和孩子使我失去人生所有的可能性,只能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我必須這樣終了一生嗎?」兩年前小麗在台灣一次座談會中如此總結自己的經歷。

近半數未婚媽媽男友不會負責

以上故事雖然發生在台灣,但小麗卻道出了很多香港未婚媽媽的心聲。協助未婚懷孕的機構母親的抉擇於本年度收到相關的求助個案逾3,000宗,按年升近1成,18歲以下個案更佔2成7。不少未婚懷孕者會選擇墮胎,或讓孩子予人領養,但大多數仍選擇自行撫養嬰兒。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大埔及北深宵外展社工黃姑娘指,以往接觸的最年輕未婚懷孕者約15、16歲,近年已降至14歲。她說,年輕人性觀念開放,但性健康知識貧乏,有少女在懷胎8個月後,才知自己「有咗」,最終須生下孩子,並由母親幫手養育,學業亦因此中斷。

她坦言,未婚懷孕會對年輕少女造成身心傷害,有少女男友不顧而去,加上照顧嬰兒的壓力,致情緒受困擾。她指︰「有女孩上母嬰健康院,哭訴晚晚聽孩子哭,受不了,想扼死BB,需轉介精神科。」

本港學校性教育亟待改變

母親的抉擇的資料指前年 4月至上年 1月接收的215宗新個案中,一成求助者在網上認識男伴,繼而發生性行為並懷孕,超過四成人求助時已與男伴分手,或對方已不知所終。

母親的抉擇提醒少女不要胡亂相信男友「我會給你將來」、「如果你懷孕,我們便結婚」的甜言蜜語而把身體當成禮物送給男友。

隨著青少年性觀念的失守,改革學校性教育的呼聲亦越高。外國的經驗更顯示,貞潔教育比安全性教育對減低少女早孕問題收更顯著的效果。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