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从罗马书五章3至5节"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经文中,悟出抗逆妙法。
风暴中的两个选择——下堕或成长
人生充满逆境与风暴,诸如金融风暴、天灾人祸,令人预料不及。面对逆境的处理,蔡医生认为有两条路——"下堕"或"成长"。前者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睡眠失调,又或是酗酒麻醉自己。不过下堕"并非必然",另一条成长路就是"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风暴中的宁谧"并不代表卸除逆境,而是与风暴同住。
四川赈灾看到 爱有力量
蔡医生在四川的一个难忘经历是在一次他和儿子深入灾区探访时,一位失去家园父母妻儿的汉子无法忘记灾难发生的一刻的影象,请求帮助帮助忘记。那一刻父子俩完全感到任何专业的辅导治疗知识都毫无作用,在这汉子面前无话可说,只能握著他的手,聆听他的哭诉,以拥抱表示关怀和安慰。最后这个汉子要求蔡医让他喊作"老爸",喊他儿子为"大哥",表示自己愿意重新振作,重回映秀镇重建家园,请"老爸"和"大哥"一定要回去探望他。蔡医从而感到到,抗逆的力量从爱和盼望而来。
抗逆力的五个元素
蔡医又表示,抵抗逆境需要五个元素——身份、向导、效能、归属和乐观,这些亦能在四川灾民身上体现出来。
四川人对身份有认同感,他们为身为四川人和中国人而自豪,温家宝一句"多难兴国"激励了很多灾民。四川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有归属感,所以无论多苦难都要回到家乡重建家园。反观香港人身份概念模糊迷惘,不少持外国护照、读国际学校、到外国留学,对香港毫无归属感。而对蔡医自己而言,他从肯定自己是天父的孩子、有尊贵的身份而找回自己。
"向导"则是引导告诉你"你是谁"的人。反观香港青少年成长中缺乏向导,老师担任"项目主任",父母则往往将责任"外判",青少年的成长向导厥如。
成熟表现为感恩的行动
从"忍耐"步向"老练"即成熟。蔡医引用Park Palmer《The Active Life》的观点陈述"成熟"是发自感恩的"行动"(Action),不成熟则是不由自主的"反应"(Reaction)。他又引用孔子名言"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指出需要人去经历,不能揠苗助长。
盼望在于看见看不见的
远象(Vision)在于看见那看不见的远景,蔡医指出,"身心社灵"平衡发展才是全人的发展,但人通常会忽视"灵",因为看不见,但人生命中重要的却往往是眼睛看不见的。他又引用Stephen Covey在《First Things First》的观点指出,人要敢梦(Vision)、敢爱(Passion)然后达至敢飞(Adventure)。
安稳在神里
最后蔡医讲及安稳,中国古人朱熹亦说"静我神",与诗篇131篇"I still my soul"以及46篇"Be still and know that I am God"经文一致。在抗逆过程中享有安稳,在风暴中享有宁谧,是因为有神,有圣灵的充满,有爱的群体。
"灵性、宗教及全人健康──风暴中的宁谧"全心健康交流研讨会昨日于医院管理局大楼举行,由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续进修学院、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长者服务部及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主办。
相关新闻 牧师神父讲故事 道出风暴中得宁谧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