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医有份创办"新造的人协会"致力帮助同性恋者活出新生命,他们所做的是开设支援互助小组,陪伴组员走过因性倾向疑惑带来的难关。但是却有人误会他是以宗教之名强逼同性恋者"孪变直"或为他们作"更正治疗"(Conversion Therapy),其实这完全曲解了他的理念。
同性恋倾向背后存合理渴求
康医生多年帮助同性恋求助者及其家人,他带著关怀与他们同行。在接触同性恋者多年、聆听过无数的心声后,康医感慨他们的行为背后出自合理的爱的渴求。:"就像一个人很饿,想吃一些东一样;他们圣化了同性的关系,以致得不到这个合情合理想要的东西。"
他在同性恋者身上看到这种渴求源自两方面,一是不断寻找过去所失落的同性关爱、肯定和认同,另一方面是逃避异性所带来的威胁或伤害。
异性恋﹖同性恋﹖两条路轨
但既然是合理的渴求,那么为什么人说同性恋是罪呢﹖康医认为同性恋的"倾向"与"行为"常被人所混淆,需要分开理解:"倾向"本身则不是罪,但人则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解释,同性恋与异性恋倾向并不是非此即彼。他以"两条路轨"来形容:当同性吸引减低时并不代表可以建立对异性的兴趣。虽然当中有的人实在成功找到自己的异性对象,甚至最后步进婚姻殿堂,但婚后仍然感到同性的吸引力比异性大。他认为这完全是自己各人的选择和决定。
多年的工作中,他看到不见同性恋者的改变:有的尝试减低对同性的吸引,有的拒绝再陷入同性性行为中,从而得著释放。
如有同性恋倾向的人无法建立对异性的兴趣,他会建议他们像找不到伴侣的异性恋者一样守独身,目标是帮助他们持守圣洁,并有生命的成长,改善人际的关系等。他所接触的不少同性恋者都愿意自约、自律,约束,而不愿意再沉溺于同性的性欲中。
"自约"不等于"压抑自然倾向"
有人认为"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等于压抑自然倾向",康医认为自约自律并不代表压抑,异性恋者亦同样为了对伴侣忠心而压抑自己的性欲。他笑说:"我结婚30多年,努力忠于太太,不知『压抑』了多少对异性的倾向,难道这就是有问题吗﹖不,那是对太太的忠心,是自约、自律而不是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