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必然:基督教性伦理如何挑战当代文化

尴尬的必然:基督教性伦理如何挑战当代文化
布雷特·麦克拉肯 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
布雷特·麦克拉肯(Brett McCracken)在其著作《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中文暂译《尴尬与必然:基督徒群体的真实考验》)中揭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现实:当代基督徒的性伦理观正与西方文化推崇的"自由、平等"核心价值观产生激烈冲突,这一现像日益成为信仰实践的困境。

麦克拉肯指出,过去十年间,人们广泛关注这样一个现像:许多年轻人背离基督信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会的"反同"形像。担任福音联盟高级编辑,他在与多位牧者的访谈中发现,这一认知障碍普遍存在。例如,俄勒冈州一位牧师坦言:"外界常将我们标签化为仇恨同性恋者。他们质疑:一个宣称爱的宗教,为何不能接纳人本真的样貌?这种矛盾令现代人深感困惑。"

这一议题对麦克拉肯而言尤为切身。他有多位同性恋朋友,这促使他深入反思:"如何在持守圣经权威的同时,向同性恋群体传递真爱?若一位同性恋信徒在教会积极服事并结出属灵果实,我们又当如何理解?"

棘手、复杂,令人不适,但又无法回避。

通过对圣经性伦理的系统梳理,麦克拉肯归纳出 十个核心观点

1. 上帝创造并喜悦性身体与性本身

与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贬抑肉体的倾向相反,圣经充分肯定身体的尊贵性。提摩太·凯勒(Tim Keller)曾强调:"基督教可能是世界上最肯定身体的宗教。" 上帝创造了男女身体的差异,并为其美善而喜悦。祂将性视为礼物,并鼓励人享受(参箴言5:19;哥林多前书7:3–5;尤其是《雅歌》)。《雅歌》通过交错的叙事结构(4:16与5:1的高潮呼应),热烈赞颂异性恋性爱之美,明确将其确立为婚姻中的神圣恩赐(参箴5:19;林前7:3-5)。

尴尬的必然:基督教性伦理如何挑战当代文化

2. 基督徒性伦理的属灵维度

早期教会面对罗马帝国纵欲文化的冲击时,建立起以"圣洁"为核心的性伦理观。这种伦理不追求欲望满足,而是指向更高的属灵目标(罗1章;林前6章;弗5章)。历史学者指出,这种革命性观念在当时被视为"反文化"的信仰标志。

3. 性不是私人事务

圣经彻底否定西方"卧室自由论"。保罗反复强调(林前12章等),信徒的性行为直接影响基督身体的整体健康,个人选择会产生群体性后果。

4. 婚外性行为永远不可取

在当代社会,性常被视为随意行为,可能出现在约会或自愿的一夜情中。但上帝创造性,是为了立约婚姻中一男一女的联合(参创世记2:24;马太福音19:3–6;哥林多前书7:2)。所谓"试婚"或"亲密测试"等现代观念,在经文中毫无存在空间。

5. 性的败坏包括言语与思想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扩展了性道德的外延(太5:28):淫念、挑逗性装扮(提前2:9-10)、污言秽语(弗5:3-4)皆属败坏。这种全人成圣的要求远超行为主义伦理。

6. "天生如此"并不能为性败坏开脱

每个人天生都倾向某些罪,包括性。无论先天还是后天。大卫·普拉特(David Platt)曾犀利指出:倾向不等于正当性。圣经拒绝"天生即合理"的世俗逻辑,强调恩典能胜过任何罪性倾向(罗6:12-14)。

7. 旧约与新约一致禁止同性恋行为

旧约中提到的同性恋行为都受到谴责(如创世记19章;利未记18:22;20:13)。

尽管新约直接论及同性恋的经文有限(罗1章;林前6:9-11;提前1:8-11),但杜克大学理查德·海斯(Richard Hays)的研究表明,所有相关经文均持否定立场,且"新约从未记载同性恋信徒或正面诠释同性关系"。

8. 保罗将同性恋视为罪的一个例证

保罗在罗马书1章将同性性行为视为人类背叛创造秩序的典型案例。海斯认为,这种选择具有神学意图——通过性别角色的颠倒,具像化"以受造物代替造物主"的属灵悖逆。

9. 教会应重视单身与单身呼召

教会需要重建对单身价值的认知:耶稣的完全人性与保罗对独身的推崇(林前7:8-9,25-40)表明,婚姻并非成熟的必要条件。单身信徒应当被赋予完整的服事空间。

10. 教会必须爱并陪伴有同性吸引的人

斯科特·索尔斯(Scott Sauls)提醒,教会不能仅强调禁令,更需为独身者建构"类婚姻的深度团契"。这种既坚持真理又践行恩典的共同体,虽常陷于尴尬张力,却最能彰显十架的救赎之爱。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