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跨國企業高管談領導力 葉志易:把變局化為「六重契機」

前跨國企業高管談領導力 葉志易:把變局化為「六重契機」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5月3日周六假浸會大學舉行,邀請得各地學者及專業人士探討信仰及文化、科學、社會相關議題。(圖:基督日報)
前跨國企業高管談領導力 葉志易:把變局化為「六重契機」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信仰與職場」論壇網上舉行,邀請得葉志易擔任主講講員。(圖: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截圖)
在全球政治與經濟格局變遷的背景下,香港基督教職場信徒的挑戰日益凸顯。隨著中美貿易關係持續惡化,香港及亞洲地區面臨嚴峻的經濟不確定性,商業機構、公共事業、非牟利機構甚至教會都需應對生存與發展的挑戰。

在此情境下,如何選擇前行之路,如何在利益與核心價值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了每位領導者的重要課題。5月3日舉行的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安排了「信仰與職場」環節,特別透過網上進行,由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HKPES)董事及前香港企業高管鄧有信(KEN)主持,並由有豐富高管經驗的前跨國企業高管葉志易(Scott Yeh)擔任主講,分享在變局中如何應變。

變與不變, 尋求上帝的智慧來分辨

第一場「變局中領導者的前路選擇」的課題甫開首,葉志易提到他家在洛杉磯。當洛杉磯大火火勢臨近時,他一度幾近要撤離,但後來風向突然轉變,大火才沒有波及。世界變局的難以預測,到底是要「隨機應變」,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呢? 作為基督徒需要確信神作王,困難中尋求上帝的智慧來分辨,才能堅定沉穩,變革適應。

堅定領導者的角色與信念 成為high road leader

葉志易反思什麼是「領導力」。領導力就是是實質的影響力,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能是破壞性的。真正的領導力在於利他,為他人增加價值。我們每個人都被賦予治理的使命,上帝也賦予我們潛在的領導力,他說:「我們內心都有潛在的領導力,需要去發揮。」」影響力有大有小,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個人都應找到自己的「唯一」——屬於自己的跑道和戰場,並不斷的進步,超越自己,力求做到「第一」。

他又提出,「影響力」帶來責任——有影響力的人能替無聲者發聲,能對有影響力的人表達意見,並將影響力傳遞給他人。

那麼,領袖是如何產生的呢?世上的人憑本事和別人的賞識,但對於基督徒,領袖是神所選召的,如摩西、約瑟和保羅等:「神會裝備謙卑且已經準備好的人,並在適當的時候使用他們。」

他提到John Maxwell的新書《High-Road Leadership》(「正道領導」)中提到high-road型領袖,會將人視為有價值的,並會不吝付出扶持他人,並促進彼此連結——耶穌本身就是這樣的領袖。葉志易也鼓勵大家努力成為「穩行高路」的領袖。

擁抱「不確定性」帶來的益處

作為領袖,在面對不確定、難以掌握的情況如何調整眼光和心態?葉志易指出「不確定」讓人失去掌控感,因此帶來混亂、恐慌和痛苦,但亦有帶來益處。

葉志易提出了六個要點,可以化為英文字頭「POWERS」:

1. Power of leadership:發揮領導力

當面對不確定性時,人們自然會感到不安,這促使他們尋求幫助。這是領袖挺身而出做發揮領導力的時候。他說:機會往往隱藏在問題之中,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眼前的困難,卻忽視了潛在的機會。正如椰子肉被堅硬的外殼包裹著,只有打破外殼才能品嚐到美味。」領袖時刻觀察周圍,勇於發掘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戰,打破障礙,往往會找到隱藏的機會。

2. Out of auto mode:脫離自動模式

人們常常喜歡自動化、標準化和例行化的生活,這樣看似能夠省去麻煩,但如果墨守成規,就容易失去警覺。因此變局有時是一種警醒,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例如,Maxwell就是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深刻體會到生命的無常,於是他致力於著作百本,成為大師:「不確定性讓我們有機會脫離自動模式,從被動的接受生命到主動的引領我們的人生。」

3. Walk the talk:言行一致

不確定性可以試驗我們是否「言行一致」。所謂「患難見真情」,危機則見原形。危機時刻無可參考,因此指引的往往是核心價值。在危機是平日所言是否能行出來的試金石。「領袖常說:人是公司最重要的,但危機時真的會對員工好嗎? 還是更關心預算和自己? 」在變局中領袖言行一致時,能贏得更多尊重。

4. Everyday is a gift:專注於今天

對於基督徒而言,「每個早晨都是新的,你的信實極其廣大。」這提醒我們,每一天都有重新開始的機會。正如有話說:「昨日已往、明日未知,如今就在當下」。在不確定性中,唯一確定的就是「今天」,他說:「我們不能因為對明天的憂慮而忽視了今天,也不應該總是沉浸在對昨天的勝敗中。無論昨天的成敗,今天都不會受到影響。做好今天的準備,就能避免明天的修補(If you prepair well today, you don’t need to repair) 。專注於當下,才能為美好的明天鋪路。」

5. Return to humility:重回謙卑

當人們擁有充足的資源和人脈時,往往會陷入自我膨脹,偏離謙卑的心態:「我們被創造本身就帶有尊貴與榮耀,因此謙卑並不是自貶身價,而是減少自我中心,學會尊重他人。」

葉志易比喻說,過度關注自「我」就像人手握著刀刃,只會造成傷害;而以「他」為中心則是尊重他人,理解彼此的需要。謙卑者意識到人的有限性,從「利己」轉向「利他」。成功(success)和偉大(significance)之間的差別在於:成功是為自己而成就,偉大則是為他人而成就。謙卑是通往偉大的橋樑,讓我們從追求個人成功走向更深遠的影響力。

6. Shift to new norms:創新改革

在變局中,領導者必須具備成長意識,既要關注自身的成長,也要致力於帶領團隊成長。面對不確定性,領袖需要改變思維、技術和系統,甚至調整生活模式。這種變化意味著不會回到過去,而是要不斷前進,適應新常態。創新改革不僅是應對挑戰的策略,也是推動組織持續成長的關鍵。

關於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每年邀請全球各地學者及專業人士參與,探討社會及文化議題。今年適逢十周年,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及美國的學者和專業人士的參與。主辦單位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及社會科學院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提供了場地及行政支援,並與其他機構合作,安排了四大主題研討,包括「信仰與中國文化」、「信仰與心理健康」、「信仰與職場」及「信仰與科學」,期望鼓勵基督徒在信仰基礎上建立整全的世界觀,實踐信仰於生活各個層面。

延伸閱讀 浸大第十屆LOGOS論壇 中港台美學者對談信仰、文化、科學及社會議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