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人生」第一講:「沒有藍圖的人生智慧」

「論盡人生」第一講:「沒有藍圖的人生智慧」
何博士在7月22、23和24日晚「第33屆荃葵青研經培靈佈道會」講道。
引言:

或許基督徒以為只有未信主的人,才生活在迷失、錯敗中,信主以後則生活比別人有方向感、有義意。但傳道書的作者,卻提出發人心省的觀點,就是一切都是虛空,世人都伏在 虛空無奈之下。

這點使徒保羅也是認同的,所以在羅馬書八章,他提到三聲的嘆息。第一就是萬物一直嘆息勞苦,伏在虛空之下;第二就是我們這些初熟的果子,也是嘆息勞苦(並不特別優待基 督徒,只是他們更意識這虛空的現實,而期待生體的得贖);而第三聲的嘆息,就是聖靈在我們裏面,用說不出的嘆息為我們禱告。這些嘆息正寫照出我們人生的現實,並萬物有 待終末的更生。

沒錯,基督徒有「得救的智慧」,但談到在勞苦中「逆境成長的智慧」,我們未必比未信者優越,傳道者則教我們首先認定、勇於面對現存生活的實況、種種虛妄,我們才曉得做 人的智慧,在這一切愁煩中解執,和生活得快樂,並明白到一切都伏在神的主權之下,祂要使我們在勞苦中得經煉,至終學會敬畏祂是生命的主,和死亡的主。

第一講:「沒有藍圖的人生智慧」

經文在傳道書第九章,這章是「三文治」式的結構,開始和結束的1-2節,和11-18節,道出人生祭遇之種種無常,奪走一切人的優越感和成就。中間的3-6節,則指出只有死亡是人 生唯一的絕對。基於這認識,作者就在7-10節,勸喻我們在神面前,為簡單的事物而感恩過活,與所愛的人共享勞碌所得的成果。

這種「人生不可知」的事實,叫我們放下以為有人生藍圖的安全感。因為無論多麼令人折服的成功藍圖,都有太多不明朗的因素,叫我們難以掌控。而且每人的個別性,包括他的 優點和限制、條件組合上的不同,我們無需虛擬地活在別人所提供的構圖中。反而做人最大的使命,就是發現自己生命的種種限制和條件,如何敬畏神地把自己活得最好,擁抱自 己的生命。

真正塑造我們生命的,並非一套套可遇見的藍圖計劃,而是那些神容許臨到我們的際遇。譬如我們每人童年的成長經驗,非由我們所掌控,但決定性地刻印了我們的氣質,和此後 對做人的理解和對事物的反應。我的家庭、校園、教會生活的形態和經驗,決定我如何做基督徒。我的婚姻、我的配偶,或是獨身生活,則決定了我如何做男人。而我兩個兒女的 個性,及教養他們的經驗,也塑造了我如何做父親。至於如何事奉神、服侍人,則由神學院的經驗開展出來,都非我所能預知,卻沒有甚麼臨到的事是神所不知的。

聖經給我一套理解這些經驗的智慧。做人越久,越開始明白聖經在說什麼;讀經越多,就越明白做人究竟是甚麼一會事。聖經與做人的經驗,互相啟發,產生一套人生智慧。聖經 是對所有人說的,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特的,但每人都要向神負責,在各樣人生的磨練中,如何擁抱生命這份禮物,並成為別人的禮物。

此為何博士在7月22、23和24日晚「第33屆荃葵青研經培靈佈道會」的講道,共三講。 「論盡人生」第二講:「季節交替中的人生智慧」 「論盡人生」第三講:「徹悟生死人生的智慧」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