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圣水墨创作的基督徒艺术家、艺评家、诗人、美术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岛子9月1日早上7时20分在北京息劳归主,享年69岁。
岛子6月初发现罹患白血病,至8月27日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被送入深切治疗抢救。之后一度社交媒体上发出紧急公开信募捐合适血液,数天后便离世。他的朋友圈发出讣告写道:"亲爱的岛子老师今早睡梦中平和离世,蒙召归主,歇了地上的劳苦。"
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与岛子老师同工多年的门生郝青松博士接受《基督日报》电话访问时表示,岛子老师离世时他身在国外,但透过老师身边人得悉他是在睡梦中带著微笑离世,容貌平安。
岛子老师的告别式将于9月5日在北京举行,遗体将于当天下午葬于九宫山公墓。
艺术造诣及时代精神均获高度评价
国内艺术文化界纷纷发文纪念,有评论称岛子为"精神巨匠",指他的离世"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知名评论家贾廷峰说岛子老师是"这个时代极具精神性和人格魅力的知识分子型艺术家"。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悼念岛子"毕生藉创作唤醒世人属灵的存在",向他致以崇高敬意。台湾漫画艺术家蔡颂辉牧师称岛子老师为"大师级基督徒艺术家",纪念他谦和之风及作品的信仰深度。崇基神学院前院牧伍渭文牧师在社交媒体悼一代艺术家:"上主看圣民之死,极其宝贵。"
岛子的博士生郝青松指出,岛子老师对当代艺术的转型有一定影响力——今中国当代艺术一半以上的批评家都是受他栽培。在对基督教贡献方面,他认为岛子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为基督教艺术带来复兴,可以称为"中国当代基督教的领袖和导师"。
他相当敬重老师以生命见证影响学生,并且身体力行创新道路引领当代基督教艺术。而更重要的是,岛子老师的艺术作品有基督的爱、信心和盼望的力量,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救赎和医治。
一生经历坎坷 基督信仰中寻得救赎
岛子老师原名王敏,1956年11月26日生于青岛市。时值中国经历磨难的时候,父亲在文革中被打为"历史反革命分子",直到80年代初才平反,他在阶级斗争痛苦中成长,曾在东北下乡插队,下过煤矿。苦难中他学会独立思考,反省历史。
他后来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曾一度走上怀疑主义之路,诗风玄虚,表现内心的苦闷与压抑,与当时不少国内年青诗人被称为"朦胧派"、"玄学派"。他是将后现代主义引入中国的首批艺术批评、摄影批评家,原冀藉文学、艺术和哲学寻找安身立命之所,但发现后现代哲学无无力改变人性和社会。
及后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受基督教文化和神学思想影响,感受到心灵的力量,生命改变。经历深刻的寻觅和挣扎后,他终于1997年决志归向基督,翌年受洗。2000年后,岛子老师开始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媒介与基督教信仰的精神结合,创出令人惊叹的属灵水墨——圣水墨的表达形式。
圣水墨——变血为墨
在岛子老师前,已有艺术家前辈诸如辅仁大学美术系主任陈路加、老师陆鸿年等以水墨表达信仰,但岛子老师水墨提升至"圣水墨"的高度,将基督教精神传达至社会。
在接受崇基校牧室专访谈论他的圣水墨艺术时,岛子老师说:"作为基督徒艺术家或学者,我的写作、绘画、艺术、学术是一个『变血为墨』的过程,这个血就是恩典,是上帝的宝血;通过我的心脏、气息和十指,对我的灵魂拯救、启示,成为我的血,基督的血也是我的血,血开始变成墨,这水墨,我就坦然称它为『圣水墨』。这个『圣』其实是由基督耶稣来的,不是我『圣』,没有基督,『我』的意识和思想都是一团混沌。"
他又说:"我深信这种普遍性的力量、启示性的感悟都是来自于上主、来自圣灵的做工。由于这终极的秘密被打开,圣水墨的水不是自然的元素,而是施洗之水,墨也不是一种传统绘画材料了,而是源于基督的宝血与气韵,笔的抒写、提按、使转,都靠圣灵的运行。所谓『气韵生动』,当如此理解。在基督里面,一切都是神的器皿,笔墨、艺术、艺术家,概莫能外。"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夏可君博士对岛子的圣水墨有极高度评价,他认为岛子的圣水墨将基督教精神和具中国文化独特性及普遍性的"水墨语言"结合,又以基督教"圣秘"的灵性精神重新塑造水墨语言,创造了中国当代水墨之新的可能性。

岛子圣水墨代表作———《苦竹》。(图:郝青松博士提供)
挽歌与赞美诗:将人世间苦难引向神圣出路
岛子老师的作品有深沉对苦难的深刻关注。中大崇基学院神学院前任院长邢福增在文章中提到,岛子老师关注基督苦难与人世间苦难的关系,曾表示每当想起为自由思想、信仰实践而受监禁和逼迫者,便会以十字架苦像主题表达基督受苦的现实意义。他亦同时希望以其创作守护真理,唤起良知,安慰人心。
岛子老师2012年接受专访时提到他对信仰及召命的追寻源于自身的苦难。郝青松博士解释,老师从小家庭就经历时时代的磨难,后来在文化学术界不受重用,其圣水墨亦不被世俗重视。他形容老师像时代先知,同时亦如《圣经》所说"先知在家乡不被接纳"。
郝博士又表示,岛子老师的圣水墨作品总是充满著对时代苦难处境的关注,但不止于人本主义对苦难和不公义的刻划,更同时蕴含对上帝用怜悯救赎苦难的赞美的挽歌,将黑暗的世界引向神圣的出路。
艺术成就及影响力达至海外
除了内地,岛子老师艺术精神的影响力达到海外。2014年获韩国美术协会 (Korea Fine Arts Association)艺术功劳奖;2015年他的圣水墨作品《上帝与黄金》获德国米苏尔社会发展基金会(Misereor Hungertuch)艺术创作奖,被制作成大型幕布在欧洲3000多个教会展示,受到德国社会极大的关注。他亦在纽约等地举行圣水墨作品展览,推动基督教艺术的发展。
岛子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他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授。创作方向包括艺术批判学、现代艺术史与理论、诗歌创作、水墨艺术创作,并留下了《挽歌与赞美诗:岛子圣水墨》、《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岛子实验诗选》等著作及画册。
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于2012年3月应崇基学院之邀来港任第五届基督教文化节主题讲员及访问艺术家,并举办"挽歌与赞美诗"圣水墨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