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基隆教會傳道莊迺民(迺哥)上載YouTube視頻,借用美國著名護教學者提摩太· 凱勒牧師(Timothy Keller)的著作《我為什麼相信》(Belief in an Age of Skepticism)中提出的三個挑戰性問題,並指令ChatGPT回答,藉以比試AI與真人牧者解答信仰問題的上下。
問題一:基督教在歷史上幹了這麼多壞事,這不就證明它有問題嗎?
凱勒牧師在書中針對這問題提出了四點反駁:
1.基督徒的行為不等於基督教的真理: 基督教的教義和價值觀不應因個別基督徒的缺失而被否定。耶穌本身也批評了當時宗教領袖的虛偽,這表明基督教從一開始就承認人性中的罪性。 2.人人都需要恩典: 無論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所有人都在罪中需要神的恩典。教會的目的是作為一個醫院,接納需要治療的人,而非僅僅是健康的人。 3.道德表現的差異: 雖然有些基督徒的道德表現不佳,但也有許多人在道德行為上表現優異,這顯示了神賜予每個人的恩典和智慧是平等的。 4.無神論的暴力: 一些批評者認為基督教助長了戰爭和暴力,比如十字軍東征和異端審判,但無神論的體系同樣製造了大量暴力事件,反映出人類根本上的暴力傾向,這不是基督教所特有的問題。 基於凱勒牧師的分析,雖然某些基督徒的行為讓人失望,這並不證明基督教本身是錯誤的。相反,基督教提供了一套道德標準,用以矯正人的錯誤,幫助人們走向更好的生活。
同樣的問題,AI秒速地回應:
首先,承認確實有些人曾以宗教的名義做出錯誤的行為,但這並不代表整體基督教的本質。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提倡愛、寬恕和公義。
信徒可能會犯錯,但這無法否定信仰的價值。重要的是認識到宗教實踐與個人行為之間的區別,往往問題出在人的身上,而非宗教本身。教會歷史中確實出現過一些錯誤和不公,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信徒或教義。
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努力避免重蹈覆轍。同時,基督教也強調悔改和改善,通過反思來更好地實踐信仰的核心價值。
問題二:「上帝這麼有愛心,為什麼還把人送入地獄呢?」
凱勒牧師從三方面回應:
1.審判與愛心並不矛盾: 許多人誤以為愛意味著不必懲罰,但真正的愛包括對邪惡的憤怒,關心他人的利益。例如,父母會因為孩子走上歧途而憤怒。聖經中的審判是對破壞上帝創造之美的反應,而不是無情的報復。 2.現代文化強調個人主義: 許多人認為自己有權決定對錯,對上帝的審判產生抵觸情緒。然而,在其他傳統文化中,邪惡應受到懲罰是被廣泛接受的觀念。沒有審判的世界將會更糟,人類可能會陷入無休止的報復循環,而相信神的審判則能提倡寬恕。 3.地獄被視為個人的選擇: 而非上帝的強迫懲罰。根據基督教作家魯益斯(C.S.Lewis)的說法,地獄是因人選擇遠離神的結果。同時,神的愛與審判是相互關聯的概念,基督教的愛的教義源於對上帝創造與救贖的理解。
AI這樣回答……
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上帝是愛,但同時祂也是公義的,上帝給了人自由意志選擇相信或拒絕祂,如果人選擇遠離上帝,那結果就是與祂分離,地獄可以被理解為這種選擇的結果。
上帝希望所有人都能得到就恩,但尊重個人的選擇是祂的公義體現,從基督教的角度來看,上帝是充滿愛和公義的,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接受祂的愛,但祂也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地獄可以被視為人選擇遠離上帝的結果,並非上帝主動希望人受苦,而是祂尊重人們的選擇,上帝的愛和公義並不矛盾,因為祂希望人們在自由中選擇與祂同在。
問題三:科學(包括進化論)不是已經證明宗教是神話故事嗎?
凱勒牧師對科學與宗教的張力,提出四點辯證:
1.科學無法證明超自然現象不存在: 許多人認為科學已經證明奇蹟是不可能發生的,甚至推翻了宗教信仰。然而,科學的本質是研究自然現象,並沒有辦法證明超自然現象不存在。因此,科學已經證明宗教錯誤其實是一個哲學性的假設,而不是科學的結論。 2.科學與宗教並不矛盾: 許多人認為聖經中描述的一些神蹟與科學是矛盾的。然而,如果上帝存在,並且真的是這個上帝創造了宇宙,那麼祂當然有能力去改變自然法則。科學並沒有證明奇蹟不可能發生,而是一開始就預設了奇蹟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還要注意,科學與宗教的衝突其實是被刻意誇大的。許多人認為宗教與科學一直處於對立狀態,但這種科學vs宗教的戰爭衝突其實是19世紀才被刻意塑造出來的。 在歷史上,許多基督教信仰者本身就是科學家,無論是牛頓、哥白尼、法拉第還是麥斯威爾,這些超級厲害的科學家一邊做他們的科學研究,一邊堅守他們的宗教信仰。 3.創造論多元性: 許多人認為進化論已經證明聖經的創造論是錯誤的,但進化論與創造論是兩回事。許多基督徒接受進化論,但不接受進化論可以解釋一切這樣的唯物主義觀點。基督徒之間對於創造的解釋存在不同的觀點,有人相信「年輕地球創造論」地球和其上的生命僅大約6千年;有人支持「智慧設計論」自然界一些現象無法以理性解釋。因此,基督徒可以相信進化論的一些觀點,而不必接受整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4.科學無法解釋道德、意識和價值觀的來源:科學無法解釋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價值觀。如果道德只是生物進化的結果,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說種族屠殺是錯的,因為這只是人腦袋裡的一些神經化學反應,讓人講出來的說法而已。所以,科學可以解釋人類如何演化,但不能夠回答為什麼人類會存在。科學可以去分析的神經大腦機制,但沒有辦法去解釋為何是有價值的。
AI的護教觀是這樣……
首先,科學和宗教探討的是不同層面的問題。科學主要研究自然世界的規律和現象,而宗教關注的是人生的意義、道德以及超越物質世界的信仰。許多科學家也有宗教信仰,因為他們認為科學和信仰並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補充。
進一步來說,宗教和科學探討的層面不同。科學解決的是「如何」的問題,如宇宙是如何運行的、生命是如何演化的;而宗教關心的是「為何」的問題,比如生命的意義、道德的根源等。宗教提供的是一種對世界和人生的終極關懷。當然,科學和宗教也有交集的地方,比如對宇宙起源的探索,但二者並不必然衝突。
該段視頻推出三日累積逾2600人次觀看,不少基督徒網民在留言區踴躍表態。大部分認為牧師的解釋「有溫度」。亦有網民指出AI有一點永遠贏不到牧師,就是「人最需要是同行的人和同理心」;也有網民認為「AI只講一些概念,沒有舉例不容易說服人」,認為牧師勝。但亦有些網民更喜歡AI的答案,覺得更直白和簡潔,認為牧師和AI可以共同解決基督教問題,互相補足,這樣答案更完整全面化,打開觀眾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