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祭祖與孝道障礙 領客家人進入神家 編輯室 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上午10:52 華人歷來尊崇孝道,並且有祭祖的傳統,一些華人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障礙也在於此,其中尤以客家人最明顯。 台灣客家宣教神學院溫永生院長長期從事客家宣教研究,並且總結出一套華人基督徒遵守孝道、敬祖的體系。溫院長日前在紐約豐收靈糧堂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 據溫院長介紹,台灣有400萬客家人,2005年信主約有0.3%,現在約有0.4%。客家人信主的比例之所以低,是出於宣教投入不足、地理環境限制、經濟條件弱等原因,另外還受到傳統文化(如祭祖文化)的阻攔。 台灣各教派教會也逐漸開始重視客家宣教,並針對各個阻礙因素對症下藥,並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溫院長查考了聖經與中國儒家中的孝道觀,並加以比較發現:基督教和儒家皆重視生孝(孝敬在世的父母);儒家看重生孝,也看重死孝(喪葬之禮);基督教所講的孝道是神本之孝,而儒家則是人本之孝。 基於以上發現,溫院長認為完全摒棄華人孝道和敬祖文化不利於向他們傳福音,教會在華人社會應該強化力行孝道和敬祖的慎終追遠等工作,不過需要以合乎聖經的方式來進行。 敬祖儀式的設計 1,追思三禮——敬拜三一真神的禮儀 倒水禮:飲水思源 向聖父上帝禱告 鮮花禮:祖德流芳 向聖子上帝禱告 點燭禮:光宗耀祖 向聖靈上帝禱告 2,致敬禮——鞠躬或獻花 敬祖儀式的實施 1,敬祖大會(敬祖追思禮拜):建議採用追思三禮 舉辦敬祖大會是爲了讓非基督徒華人來參加,讓他們看到基督徒對敬祖的重視,解除他們對基督徒拋棄祖宗的誤解。 2,家族掃墓或祭祖:鼓勵追思三禮和致敬禮兩案並陳 敬祖摆飾的設計 以祖先紀念表或世代傳承表取代祖宗牌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