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命商道論壇每年一度舉辦,今年主題是「同行實踐 • 看見信仰」,由豐盛社企學會(FSES) 使命商道主辦,協辦機構包括HKCNP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城市轉化學院、 福音證主協會、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 Christian Concern for the Homeless Association及Faith Driven Entrepreneurs HK City Network。
豐盛社企學會董事會主席陳惠玲(Leslie Chan)致歡迎詞上介紹主題「同行實踐 • 看見信仰」時說:「『看見』不但指用眼去看,還要用心去感受。當看見深層意義時會感動我們的心,動我們的腳,然後與我們想服侍的群體同行。」
她提到到黃岳永開始時看見一班獨居長者的需要,因而與一班朋友研發及推廣「平安鐘」(當時叫「救命鐘」),時至今天已有很多長者受惠。她又引哲學神學家烈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所說,「當我們看見『他者』——我們的鄰舍有需要的面容(vunlarable face),我們會被驅動想去幫助;又當我們願意走出這一步去幫助他們時,在那一刻我們會看見神。」
豐盛社企學會董事謝思熹博士(Dr.CA Tse)致辭時提到福雷斯特(Duncan Forreste)著作《神學碎片—在不系統的神學中探索》中所說,社會需要和真正發生的是由一堆「神學碎片」——即未必有框架和理論的實踐個案所組成的「不系統的神學」。他說:「他希望我們在創新中反思,離開宏大的敍事以聚焦一個個有意義的信仰實踐個案。」因此「使命商道論壇」邀請6位實踐者去分享他們的「有意義的信仰實踐個案」,盼望參加者在聆聽和討論中,亦能成為其中一塊「神學碎片」共同創新實踐藍圖。
今次論壇三個主題重點圍繞基層及社區轉化、教會新鮮形態及營商宣教的熱題,吸引約60位對社區實踐信仰的有心者到來參與。
主題一:基層及社區轉化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總幹事馬秀娟分享了「教關」的理念,透過建立網絡將基督的身體不同個體的恩賜連結起來,共同在地上將天國臨在在社區基層中。而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副總監羅瑞雲則分享了協會的扶貧方向,除了長期建立關係將光透進黑暗的社區,更力求讓無家者自己亦能恢復自我能力,發揮潛能成為光和鹽的一份子。 (詳細報導:【使命商道論壇】基層及社區轉化——前線機構分享實戰經驗)
主題二:教會新鮮形態 城市轉化學院創辦人及院長陳敏斯教授介紹了英國教會20年前面對「離堂會」現象所衍生的新型植堂模式——「新鮮形態教會」(Fresh Expressions of Church, FXC),提出值得香港教會參照的案例。《教會。空間。轉型》 + 《UNBOX 19》 作者王緯彬博士則解釋了教會模式的轉型,提出教會要打破將事工限制在堂會四面牆內的傳統的思維,轉型成為「差傳教會」(Sending Church)以實踐大使命。 (詳細報導:【使命商道論壇】介紹FXC新興植堂模式:為香港教會提供新思維)
主題三:營商宣教 來自Faith Driven Entrepreneurs HK City Network的Caleb Share 簡介Faith Driven Entrepreneurs的異象和課程,他們旨在與創業者和投資者同行,幫助他們在商業中將信仰與職業生涯結合。其City Director Jimmy Pak引用自己經驗及多個故今中外基督徒企業家作例以探討如何藉著信仰和企業祝福社會。他解釋參與營商宣教使命的企業家必要既重視經營,也同時熱愛向人分享信仰,並強調這兩顆心必須同時兼備。鼓勵信徒在工作中真正發揮創造力和領導力,努力為社會和他人創造積極的影響。【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會後設有自助午餐,由卓越盈峯行道會設的餐廳Top Life Cafe提供簡單而美味的食物,現場眾人一邊品嚐美食一邊彼此結連,氣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