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处境》出版 关瑞文教授:处境神学是每个信徒的"必修课"

龚立人、黄慧贞、关瑞文、黄彰辉、贝文斯撰写供华人探索处境神学专书

《道在处境》出版 关瑞文教授:处境神学是每个信徒的「必修课」
关瑞文教授在香港书展分享《道在处境》一书的出版,以及处境神学对华人教会的意义。(图:基督日报)
处境神学与我们的信仰有何关系?基督教文艺出版社为推动华人教会认识处境神学,特别推出《道在处境》一书,并在香港书展上举办分享会。

《道在处境:处境神学的基础、模型与多元视野》前部分探讨处境化神学及处境神学的模型,由前任台南神学院院长黄彰辉牧师、美国芝加哥天主教联合神学院荣休教授贝文斯神父(Stephen Bevans)撰写;后部分列举三个具体的处境神学范例,包括拉丁美洲解放神学的根源、女性主义神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后殖民神学的反思,由中大崇基神学院副院长关瑞文教授、客席副教授龚立人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座教授黄慧贞博士撰写。

关瑞文教授:每个信徒都需要认识处境神学

该书主编关瑞文教授介绍,他从2004年与出版社洽谈、拟定大纲、规划、撰文等,横跨21年才面世。除了贝文斯神父一篇是译文,其余均由华人学者撰写,饶有意义:"这不仅是一本神学院的教科书,更是面向所有信徒的读物,因为每个信徒都需要认识处境神学。"

关教授指出所有"处境"都具有神学意义。他举例,《旧约》时代以色列民族处于亡国处境,因而产生先知书以呼吁以色列民在国破家亡之际重新归向上帝;《新约》书卷则是在教会受压迫的处境中形成。因此基督教的所有神学反思都是在特定处境中产生的,目的是要处理当下处境的实际问题。

他又说:"我们的信仰不是一堆抽象的教义,而是不能与现实处境脱节的实际参与,要让这个世界更加符合上帝的心意,建造祂所喜悦的世界。"

黄慧贞教授:女性主义抗衡文化极权

黄慧贞教授在书中撰写的"女性主义神学一场打不完的仗:女性主义神学的发展和使命"部份特别论述女性主义议题。

女性主义关注性别在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差异现象,如香港表面上给人男女平等的印象,但政府近年数据显示,香港女性收入平均比男性低3600元,高层职位女性的薪资比同职级的男性低一成。除此以外,女性主义也关注社会存在性别定型,如"男主外女主内"、"男性理性、女性情绪化"等。

她分享指,女性主义从最初关注女性被忽视的经验到全面审视性别多元面向;从反抗父权体制,到对抗各种文化与地域中的极权结构,可说其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处境神学的实践过程。她认为每个人都应当超越性别界限,反思神如何看待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只要认同人人平等、在神面前同蒙恩典的核心价值,不同立场的人都能成为同工伙伴。"

处境神学的实践层面:教会由下推动服务社区

关瑞文教授会后接受本报访问,就处境神学的实践层面提出具体建议。他强调应从两个方向著手:首先教会需要深入了解所处社区的实际需求,并思考如何进行服侍;其次,教会应当教育信徒认识到信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透过接触不同处境来进行反思,并集结信徒的实际体会,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教会服务社区,从而让人们在生活中真实地认识上帝的样式。 他举例,针对当前教会和信徒关注的生态议题,有些教会选择在新界租用农场,让人能在上帝的创造中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也有教会成立社会企业关怀社区中有精神病康复者。

他说:"透过这些具体的处境行动,能够更有效地向人介绍『上帝其实是在地面不是在天空』。"

神学院跨学科训练 应对急剧转变的时代

被问及在急速变化的世界中,崇基神学院如何培养神学生应对多元化的处境时,关瑞文教授表示,学院所培养的是一群有神学学识及批判力的"识见仆人":"圣经并不会教导我们如何分析2019年的香港社运,这需要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神学的跨学科整合。崇基神学院将一些科目结合神学与批判理论,还有一些科目将心理学与教牧学结合,让神学生拥有不同的跨学科视野,以便在毕业后能够回应信徒在这个大时代下的需求。"

处境神学未来趋势:反思新香港与教会的存在意义

至于处境神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关瑞文教授分析说:"今天香港教会已经与1970年代只关注内部事务的教会大不相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的教会更加关心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他认为未来的新趋势将会更加关注在"新香港"的处境中教会如何自处并发挥其在地上的责任。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是"教会如何重新定义信徒群体"。他指出目前香港自称基督徒的人口约有17%至18%,但实际参与教会活动的仅占5%,其余信徒都在教会体制外以不同方式实践信仰,例如有信徒开办拳馆、咖啡店等场所,与非信徒基于共同理念一起合作。

他补充,这些在教会体制外实践信仰的基督徒灵性上并不亚于在教会里的信徒。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对话交流,有自己独特的服事方式和理想,只是选择与传统教会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现象值得教会深入反思。」

关教授提出:"教会需要面对这种新处境,重新思考教会的本质是什么。教会难道只是一座建筑物,或是三、四个人一起祈祷的场所吗?我们要思考在这个新时代,上帝是否要给我们新的启示?"

1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