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道事工的再思 (二) 胡志偉牧師 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 上午4:12 本港大多堂会在推动布道事工方面,已做得不 错;而各类型的福音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从布道的果效看,就粗浅的观察,再比较《2004年香港教会普查》有关数据,笔者认为我们的布道策略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也有 若干教牧与信徒了解,但碍于情面,还是不说为好 ! 司徒德 (John Stott) 于"阿姆斯特丹 2000全球布道者会议"分享 :"我们必须回复本于圣经的福音宣讲。"在同一场合,巴刻 (J.I. Packer) 强调要宣讲"整全的福音" ,很多时候布道者的失败在于看扁了福音。福音不是信仰入门的小儿科,乃是关乎神的荣耀国度,未来的盼望与社会公义等。福音是既浅且深,可惜我们偏向把福音信息讲得消费 化或廉价化。 笔者还年青的日子,曾有《当代的福音 - 纯真 ? 混杂 ?》(Walter J. Chantry) 引发的讨论,笔者虽不十分同意这位改革宗牧者的观点,但欣赏有教会领袖这般紧张福音的 纯全性。这本书的中译本,1975年由福音奋X版,译者是陈喜谦牧师。三十年之后,还看现今的"福音事工主义"只重"有人决志信主,不理福音要求甚么"! 正因我们不作深思,大量接受"廉价福音"却不肯在行为上悔改的人士涌入教会,就造成牧养的困难。翻看圣经,现今布道事工强调的"决志",其实没有足够的圣经支持, 较接近是罗十9,而此节经文脉络不是以此为重点。教会历史告诉我们,"决志"源自芬尼 (Charles Finney),再经慕迪 (D. L. Moody),至葛培理的福音事工如"决志时刻" (Hour of Decision)及刊物《抉择》(Decision)。 与葛培理私交甚好的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曾公开地反对此"决志主导"的布道方式,而巴刻也质疑此种"以个人意志的决定来衡量人是否得救",只会造成更多不 肯付代价的信徒。葛培理还好,他不是"福音事工主义者",举办了不少福音会议或布道研讨会,有雅量接受批评,也倡导福音的整全性。 当今,北美不少堂会已不再重视所谓"决志",典型是华理克 (Rick Warren),他只要求出席者留下基本资料,方便日后跟进。笔者并不反对"决志",也带领人作祷告表示 接受耶稣救恩。当我们不恰当地理解"一次决志即永远得救",忘记了"悔改归正"(conversion) 是持续不断的流程,我们需要不断回转,继续在救恩中有所转变,方是重生得救 的明证。只作一次"决志"却不再在信仰上作转变的,根本不属于耶稣呼召来跟随祂的群体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