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道事工的再思 (二)

本港大多堂會在推動佈道事工方面,已做得不 錯;而各類型的福音活動也搞得有聲有色。從佈道的果效看,就粗淺的觀察,再比較《2004年香港教會普查》有關數據,筆者認為我們的佈道策略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也有 若干教牧與信徒了解,但礙於情面,還是不說為好 !   司徒德 (John Stott) 於「阿姆斯特丹 2000全球佈道者會議」分享 :「我們必須回復本於聖經的福音宣講。」在同一場合,巴刻 (J.I. Packer) 強調要宣講「整全的福音」 ,很多時候佈道者的失敗在於看扁了福音。福音不是信仰入門的小兒科,乃是關乎神的榮耀國度,未來的盼望與社會公義等。福音是既淺且深,可惜我們偏向把福音信息講得消費 化或廉價化。   筆者還年青的日子,曾有《當代的福音 - 純真 ? 混雜 ?》(Walter J. Chantry) 引發的討論,筆者雖不十分同意這位改革宗牧者的觀點,但欣賞有教會領袖這般緊張福音的 純全性。這本書的中譯本,1975年由福音奮X版,譯者是陳喜謙牧師。三十年之後,還看現今的「福音事工主義」只重「有人決志信主,不理福音要求甚麼」!   正因我們不作深思,大量接受「廉價福音」卻不肯在行為上悔改的人士湧入教會,就造成牧養的困難。翻看聖經,現今佈道事工強調的「決志」,其實沒有足夠的聖經支持, 較接近是羅十9,而此節經文脈絡不是以此為重點。教會歷史告訴我們,「決志」源自芬尼 (Charles Finney),再經慕迪 (D. L. Moody),至葛培理的福音事工如「決志時刻」 (Hour of Decision)及刊物《抉擇》(Decision)。   與葛培理私交甚好的鍾馬田 (Martyn Lloyd-Jones) 曾公開地反對此「決志主導」的佈道方式,而巴刻也質疑此種「以個人意志的決定來衡量人是否得救」,只會造成更多不 肯付代價的信徒。葛培理還好,他不是「福音事工主義者」,舉辦了不少福音會議或佈道研討會,有雅量接受批評,也倡導福音的整全性。   當今,北美不少堂會已不再重視所謂「決志」,典型是華理克 (Rick Warren),他只要求出席者留下基本資料,方便日後跟進。筆者並不反對「決志」,也帶領人作禱告表示 接受耶穌救恩。當我們不恰當地理解「一次決志即永遠得救」,忘記了「悔改歸正」(conversion) 是持續不斷的流程,我們需要不斷回轉,繼續在救恩中有所轉變,方是重生得救 的明証。只作一次「決志」卻不再在信仰上作轉變的,根本不屬於耶穌呼召來跟隨祂的群體 !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