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可以當傑青嗎? 編輯室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上午11:23 我的一生中有三個偶像,楊牧谷牧師、劉德華先生和昨天剛公佈獲選香港十大傑青的一位音樂博士――黃愛恩博士(Connie),她的鋼琴造詣已達演奏級。在社會上,可能有很多人也懂彈奏鋼琴和成為音樂博士,但她為何當選傑青?我為何會視她為偶像呢? 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是一次我獲邀到商台參與阿蘇的節目當嘉賓,阿蘇跟我提起她,我覺得她的成長故事太不可思議了。直到三年前,第一次有機會與她同台合作,我終於明白為何阿蘇那麼誇獎她、為何在看到她分享成長故事時很難不掉眼淚。她的成長的確遇到很多難關,但很感恩遇到很多「天使」。 Connie從小便喜歡彈琴,因她兒時聽到卡通片《小忌廉》和《叮噹》(多啦A夢)的主題曲,便夢想有一天可以彈奏,但若說此是夢想,倒不如稱之為「幻想」更貼切,因她當時只有三根健全的手指頭,她的媽媽懷著她時患了德國痳疹,令她出生時手指和腳指已畸形,一生中不知做了多少次矯形手術。只有三根指頭怎能實現彈琴的夢想?更遑論考獲鋼琴演奏級了。Connie憑藉驚人的意志,再加上身邊很多天使的扶助,使她有今天的成就。她的媽媽照顧她的那份堅忍和無私的奉獻;她的醫生花了很多心力為她做了多次的手術;而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肯收她為徒的鋼琴教師。試想像一位想學鋼琴卻只有三根指頭的女孩子來找你,你會教她嗎?她可找很多合理的理由勸她放棄。Connie在尋覓鋼琴老師時的確碰了很多釘,幸好最後也找到一位願意教她鋼琴的老師,那位老師不但願意教她,還特意為她度身「訂造」的一套指法來教導她。那位鋼琴老師為了知道如何教導她,她會用橡皮圈把自己健全的手指縛起來,那樣她就能身同感受,知道如何教導Connie指法。 這位老師的行徑,實在值得我們作為老師的去反思,學校中有部分老師的確不懂嘗試代入學生的角度去了解他們。他們只懂看學生的表面或只要求學生做到他們心目中的要求,但要求的同時,我們又會願意多了解他們的需要嗎?當他們在堂上睡覺或不願學習時,是老師的表達太沉悶、教導不切實際的東西以致他們不感興趣呢?還是學生有難言之隱呢?Connie的老師願意替她著想,把這個微乎其微能成就的事情成為奇跡。我們可以不要太快放棄或看輕我們的學生嗎?他現在滿口粗言、衣衫不整、經常遲到、無心向學,是否等於永遠也不會浪子回頭?2008年獲選傑青的姜炳耀不也是當年「壞」事做盡的學生嗎?他在去年當選傑出義工,關心社會的時間比他的正職還要多,有誰能預見他今天在社會上的貢獻? 近年我在家長講座的開場白也喜歡問家長:你們覺得你們孩子可以當傑青嗎?請不要那麼快搖頭吧!你大可以今天報章上公布的傑青得獎名單與孩子分享,這也是一個展望呢!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