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只求无过

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只求无过
(Singtao)
财政司司长唐 英年刚发表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由于近期财政收入有显著的改善,于是估计的四百六十六亿元赤字变成了一百二十亿元盈余。唐司长重申政府的理财哲学,以"市场主导、政 府促进"的原则,配合市场发展,为工商界提供有利平台,从而积极推动经济增长。

整份预算案的基调是稳定和发展,表达政府致力灭赤,以节流手段控制政府经营开支。唐司长强调"扶贫"绝不等于"派钱",因此政府须审慎运用资源,藏富于民,不可胡乱" 派钱"。笔者也赞同直接向贫困人士提供金钱援助,并非脱贫的最佳方法。对中产而言,预算案不提供任何实质的好处,有子女负担的父母可享受子女免税额的调整和放宽父母免 税额的申领年岁;然而仍要供楼的中产家庭却要面对差饷和地租的增加。

也许司长要为将来竞逐特首铺路,他刻意回避争议性大的课题 : 一就是医疗融资,另一就是开征"商品及服务税"。历任财政司司长,由曾荫权、梁锦松至唐英年,皆看其任内 不是合适时机实施有关安排。2002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及政府未来就公共医疗服务的融资及财政稳健进行研究,可惜发展至今,仍未见社会有广泛与充分的讨论。随著本港社会人 口年长化,如不及早面对及处理问题,只会使下一代承担医疗融资,付出更大的代价。有关开征"商品及服务税",也是一样,不能视乎经济好与坏才作决定。负责任的政府官员 ,应毋惧争议,敢于面对,把有关政策的强弱陈述,供公众讨论之后作出定案,才是长远之计。笔者庆幸唐司长从善如流,不建议在大屿山发展计划内,以开设赌场来推动旅游。

整体而言,此份预算案保守务实,正表达"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政治现实;也许特区政府须要深化研究、长远规划、广泛咨询,才能有效发展本港经济。

转载自“教会更新”的每周评论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