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关注失业行动"再探讨本地就业贫穷问题

政府商界必须令自由贸易更公平 教会及机构可携手减轻失业情况

「教会关注失业行动」再探讨本地就业贫穷问题
"教会关注失业行动"研讨会邀请传媒一起探讨本地就业贫穷问题。﹙图:基督新报/ Chris Chan)
「教会关注失业行动」再探讨本地就业贫穷问题
"教会关注失业行动"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帮助不少人找到职业及提供心灵辅导,全由一班热心牧者同工开始。﹙图:基督新报/ Chris Chan)
关心香港失业及贫穷问题的"教会关注失业行动"昨天﹙12月9日﹚下午举行了"促进贸易公义、改善就业贫穷"研讨会暨记者招待会,在世贸会议于香港举行前,与本地各个关注社会问题的组织一起表达对就业贫穷与不公平贸易的关注。约40教牧同工及记者参加。

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教授林本利博士、工福总干事余妙云、扶贫委员会成员蔡元云医生、"教会关注失业行动"主席李炳光牧师等首先分享了对贸易公义及香港失业问题的观点。

自由贸易应在人性化的情况下享受

林博士从经济角度看贸易与公义。他表示自由贸易有正负两面,指出在经济学者的立场看,全球化及自由贸易已是不能逆转的趋势,但必须在发达国家不要虚伪、制造不公平贸易条件,以及使之更人性化的情况下,人们才能享受自由贸易带来的美好成果。

余妙云女士简介了"教会关注失业行动"自02年开始的工作。她指出从求助者的个案统计看,求职者大部份是低学历的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大部成功入职者都只能找到低于5千元以下薪水的职业,仍然处于就业贫穷的处境里,过著节衣缩食的生活。她表示面对此问题,教会、政界、商家及政府都应尽力提供就业、衣食住行的帮助,政府亦应在合理工资及健康工时的问题上对不同工种作出指导性指引。

蔡元云医生:香港基督教为庞大网络

蔡元云医生对解决香港失业问题抱信心与乐观的看法。他表示,青年失业问题往往是社会资本的问题,包括缺乏自信、人际及社会网络、社交技能等,这些都不是培训技能帮助的。他指出香港的教会、福音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学校、基督徒商人等本身就是最大的、很有力量的社区网络,相信能对香港就业贫穷问题有建设性的帮助。

李炳光牧师说了一个个人见证:一次一个男子在教会门口等他,并告诉李牧师从前曾受到他的鼓励和助学,令他从一个卖报的孩子进修成为美国大空中心的空航科学家。李牧师的鼓励的话对他的人生影响至深。李牧师鼓励基督徒成为扶他人一把的人,把基督的爱实践出来。

地区性教会网络彼此配搭成效大

荃葵青爱邻舍网络萧如发牧师分享地区教会网络的成效,他表示教会单独工作时力量很少,但教会与机构之间互相配搭同工,例如彼此转介个案,则能收很大成效。

"教会关注失业行动"过去工作

"教会关注失业行动"自2002年成立以来,透过"失业热线"介绍与安排就业机会,藉著"支援中心",帮助有需要人士纾解心灵困惑。同时设立"紧急基金",扶助急需者渡过难关,更会安排地区堂会动员青年导师,认领区内贫困儿童,协助他们在学业和身心上的成长。

机构更会定期向露宿者派饭、探访区内独居长者、捐送家具予新来港家庭等。同时亦举办研讨会、峰会等,关注社会及世界性组织在贸易公平公义上的问题。

相关新闻: 蔡元云医生:对教会帮助解决失业问题有信心 (2005.12.10)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