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世貿成立10年以來首次對其規則進行修改,將令貧窮國家?憐h飽受疾病折磨的人民更易獲得必備的藥物治療,有效控制和緩解公共健康危機,意義深遠。BBC評價此定爲「里程碑」。
舊規定令貧國人民處於「有藥可醫,但無錢買藥」的困局
該定所以能産生深遠影響,主要是由於《知識産權協議》中有關藥物知識産權的規定造成的。協議規定:各世貿成員國須立法保障所有新發明産品,能享有20年專利期限,其中保護範圍包括有關生物科技和藥物的産品。
規定雖然保障了各國藥廠的權利,但是卻在同時,造成不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窮國家的人民處於有藥可醫,但無錢買藥的困局。據樂施會的數字,每天全世界有3萬人因無錢買藥,或所需的藥物根本在國內沒有供應而失救。
因爲這些國家製藥水平落後,藥物幾乎都是從外國進口的專利藥,但價格昂貴,一般平民負擔。即使一些擁有藥物生産技術的國家,亦未必有能力向專利持有人支付巨額的專利權使用費。
各國貿易部長望方案在香港會議上獲正式批准
正是基於《知識産權協議》對貧窮國家人民的健康與生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故世界諸多致力於追求公義的人士呼籲修改協議內容。世貿近年來也開始著手修改此協議,最大的突破是在2003年,同意暫時放寬《知識産權協議》,允許貧窮國家因非工商業目的進口以特許牌照生産的仿製藥,即毋需得到專利權持有人同意而生産的藥品。
而此次世衛總理事會能同意將2003年暫放寬規則的議永久化並定於2007年12月1日開始執行,可以說是一個對於全球公共健康非常重要的定。世貿總幹事拉米(Lamy)說,這個定體現了世貿對人道主義的關注。現在,各國貿易部長希望在即將舉行的香港會議上正式批准該方案。
能否真正保證貧困國家人民得到藥物 新定仍受質疑
雖然世貿這一定對緩解貧窮國家公共健康危機有正面作用,但2003年所作出的協議修正能真正保證貧困國家的人民獲得藥物的權利,樂施會曾有文章對此表示懷疑。
文章認爲,新協議中諸多的附注條件造成了明顯的障礙。例如,新協議對仿製藥的包裝和標籤規格有嚴格要求,這意味著仿製藥藥廠要承擔較高的生産成本。但貧窮國家仿製藥業的資源有限,特別是當一間專利藥廠以多種品牌或規格推出一種藥物時,仿製藥藥廠要避免抵觸「專利權」的難度更大;同時,申請生産或入口仿製藥的手續相當繁複,並未爲貧窮「有藥可醫」開放便利通道。文章亦提及近年來世貿各成員國也致力於商討長遠的解決方案,但尚未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