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願:「六四」時我們仍然高舉燭光

青年心願:「六四」時我們仍然高舉燭光
1989年只是小孩子的「八十後」青年林會壇初認識這段「有血、有肉、有氣味」的歷史時,內心震撼難以言喻。(圖:基督日報)
青年心願:「六四」時我們仍然高舉燭光
上月26日六四紀禱告會當天不少年青人參加,他們將對中國的祝願貼在中國地圖上。(圖:基督日報)
青年心願:「六四」時我們仍然高舉燭光
回顧六四事件片段時,有觀眾不禁流下淚來。(圖:基督日報)
5月26日,香港基督徒舉行了「六四廿一周年紀念燭光禱告會」。會上除了有在1989年目睹事件的五十、六十後教牧同工分享外,亦有當年只是小孩子的「八十後」青年上分享。當中現今是大學生的林會壇弟兄分享了他的感想。他表示雖然未親睹六四,但不斷了解的過程中深受震撼,並祝願日後每年六四紀念日仍然高舉燭光,並為事件禱告。

林弟兄初接觸「六四」時,他意識到所看的是活生活的歷史,有人為了民主而疾呼時,他感到自己是無知的一個。他問自己:「時間和地域的分野下,上個世紀於千里外的北京所發生的事我感到悲哀嗎﹖」他形容自己像一個無知的孩子,在很多人哀哭時不明白哀哭的意義,甚至在成長過程所接受的教育中,亦相信著歷史教科書上所描述的「八九年天安門有一段政治風暴」的論調成長。

直到一次一位老師帶他參加維園的六四燭光晚會時,讓他有機會認識這段「有血、有肉、有氣味」的歷史。看到漫遍的燭光時,他心裡深感震撼: 「當我看到那些歷史片段,看到維園巿民的燭光時,我心裡很震撼。昔日的學生與自己一樣都是學生,但不同的是他們面對著國家有不對勁時去發聲。其中一個片段是有人在十多架坦克車的面前沒有將自己放在先,有人說:『一個人倒下,有千萬人站起來。』有人呼喊說:『我們愛國家,國家愛我們嗎﹖』看到這些時我無法不再面對這事件。昔日大學生面對不公義時走出來回應,在這裡我看到自己的無知。我只是一個理科生,但通過歷史進入到一個悲哀的時代。 」

六四為他的生活帶來了一種轉化,促使他去認識這件事。之後他看了很多書,做了一份有關六四的<功課,他說:「有人堅持六四時帶他們的小孩子上街,這樣的情意結為我所帶來的震撼,令我責無旁貸去認識這事件。」

他表示,他開始思想自己要為這事作什麼。他裡頭產生了一個微小的心願,希望學像昔日的老師,讓更多人知道這事。

去年六月,他有機會與一些大陸學生談話,問他們是否知道「六四」,但他們說:「六四,不好提。」那天正好是六月四日,於是林會壇帶了幾個內地學生去了維園。「燭光晚會帶給他們很大的震撼,他們發現:『原來我們的國家發生這樣的事』。昔日老師將我帶進去,將燭光傳給我,我又再將燭光傳了給他們。」後來他收到其中一位內地同學的電郵,告訴他自己翻查了八九年內地傳媒對香港六四紀念活動的報導,他發現原來亦有人堅持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他說:「今天我們思想:八十後可以做什麼﹖對我而言,福音最精彩的地方是我們得拯救後我們的視野與其他人有所不同。我們的身份是否讓我們可以做到『行公義,好憐憫』﹖這種認識歷史的力量,令我們能帶有力量的禱告;當我們對不公義事件說「不」時,有這樣的力量。」又說:「今時今日我們仍然活在六四裡。對我們同胞的氣壓仍然存在,很多事件仍然值得我們除了禱告,亦值得與周遭的人分享。 今天我立願:當六四時我們仍然會高舉燭光,仍然付上我們的禱告。」

相關新聞 「八十後」基督徒:沒有遺忘六四 余妙雲與潘仁智:廿一年的堅持 六四21周年 基督徒為中國禱告燭光不息 基督教團體續辦六四紀念活動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