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佑生牧师:"宗旨" 与 "终止" 

有人因著对香港特区政府管治的长期不满,以致在宣泄不满时,逐渐演变为激进,"以恶为宗旨",诉诸出位的言论,甚至暴力的行为,但在过去的区议会选举结果中,似乎反映了大部份的香港人不认同这种做法,"要恶被终止"。 其实如何去分别善恶?凭甚么标准?历世历代以来,不同地方、不同世代、不同文化对善恶都有不同的诠释,例如,国家法律本应是为了维护公义(或因善)而存在,但某些法律却被称为"恶"法。 但除了分别善恶会出现分歧外,应当怎样去面对恶,更是一个值得深入反省的问题,特别是"是否应以暴易暴,以恶制恶"的问题,我们必须辨明。 斯文 -> 流氓 相信不少人都会同意随著人类教育的普遍及提升,人类应该越来越有修养及斯文,而基本上,人对一个贵为晋身议会的议员有一定的修养也是公理的,但议会暴力却使人大为失望,更遑论教育下一代。例如看见那些所谓学库五车,出口成文的高教育人士,竟公然在大庭广众,"青筋暴现,一副嘴脸"的出口伤人,更公然扰乱秩序,"乱抛垃圾"及"破坏公物",与流氓有何分别? 游行 -> 横行 示威是自古至今一种表达意见或诉求的行动,但以前多数都是采用和平方式,但现在很多"游行"变成"横行",强行冲出马路,堵塞交通,更在有不少地方的"示威"演变成为"示暴",示威民众强行破坏公物,攻击无辜人士,甚至强行进行抢掠,例如早前伦敦街头所引起的暴乱,及多处的"占领XX行动"已经超越了示威游行的方式。 麻木 -> 盲目 当暴力事件愈来愈多,我们便容易因司空见惯而逐渐"麻木",甚至因见怪不怪而变为"盲目"。即我们认为抗争者表达的动机是正确,或能代表我们所要表达的不满,便无须太计较所采用的手段,以致常常纠缠于"合情"、"合理"、"合法"之间是否平衡之争拗,例如为了要表达支持维权人士,便可公然随意进行所谓的"涂鸦行为",影响市容? 恐惧 -> 恐布 人会因著对某些事件的恐惧,而带来一些"过界"的行动以作防备,甚至为了防备事件的可能发生,便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夸张来说,可能"恐怕"发生某些情况,因而采用"恐怖"的防备策略。例如早前的多宗警员被投诉对待示威及请愿人士过于严厉的事件,会否是因为被之前有不少官员(包括特首)在公众场合被示威请愿人士有肢体冲撞,所带来的"防卫功能"反应。 制恶 -> 制恶 "治乱世用重典"似乎是有些人公认的制恶方法,甚至有人认为要制止恶人的得逞,就要以暴易暴,让"恶人"或"恶"尽快被消灭。但事实上,这不单不能以恶制恶,反而制造更多的恶。例如美国因911事件而展开的反恐策略,结果10年来死于战争的人已经超过911死亡人数的不知多少倍,而引来恐怖组织施以报复而死亡的人数更多不胜数。 ******* 求主帮助我们,绝对不应附和"以恶为宗旨"的人,反而要"使恶被终止",不要因"对恶行已判定的刑罚迟迟没有执行,世人的心就充满行恶的意图。(传道书8:11 [新译本])",更不应选择恶人的道路("不可嫉妒强暴的人,也不可选择他所行的路"箴言3:31。),罗马书12章17节提醒我们:"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12:21更教导我们:"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作为事奉者,我们有可能在事奉中面对一些恶意的批评与攻击,甚至一些无理的谩骂与指责,但让彼得的教导,使我们学习:"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我们是为此蒙召,好叫我们承受福气。"(彼前3:9) 本文原载于中国浸信会神学院院讯(2011年11月号);蒙作者获准转载 郑佑生牧师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