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杨国强教授乃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他简介了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及一些有效的生命教育的体验。他追溯生命教育源于台湾,以应对当时青少年心灵空虚而发生的暴力、殴斗及(杀人等现象。后来经过经年的调整,生命教育渐渐推行至香港和中国大陆,甚至今天有不少本地办学团体会到台湾"朝圣",汲取教学经验。
虽然生命教育为面对时下青少年的问题而衍生,但杨教授指出,真正的教育特质值得反思,认为教育不应以解决问题的导向出发,而应正面地从"教育可以培养一个怎样的人"出发去作。
他介绍台湾的生命教育的一大贡献是不是光坐著输灌概念,而是打破一贯常规,为德育教育带来的方法。例如有学校让孩子通过饲养动物学习珍惜生命、通过洗脚礼教导孩子谦虚不骄傲的美德。这类体验式教学能触发他们的情感,在"知"和"意"中补充"情"的一环,更能让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和感受去学习德育。
在学校的推行上,他提到较比香港,台湾政府充当推动角色,上而下地推行,并且社会关注度更高,坊间有不少团体设基金会支持发展生命教育;对比下香港推行生命教育的资源就显逊色,学校下而上地推行,自己单打独斗地摸索著走。
马鞍山循道卫理小学荣休校长刘天禄又分享了生命教育的四种策略——课程发展、体验活动、早读课、教师培训中,以体验活动尤为重要,让学生透过诗歌、故事、游戏、角色扮演、影片分享等,亲身体验生命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