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饶恕 編輯室 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上午4:33 ——饶恕是被脚踏烂的紫罗兰所发出来的香气。(佚名) 奇怪,当我打开母亲床头梳妆桌的抽屉,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扑来,是一种木香味。这一件童年的往事,直到如今我仍记忆犹新! 母亲结婚的嫁妆,衣框、书桌、梳妆桌……全是请木匠在家中精工制作。而且木材具有天然的香味,在我童稚的心里,印象很深! 记得有一天下午,母亲去外婆家,嘱我乖乖在家,不要出门去玩。母亲出门不久,我在好奇心的驱策下走到梳妆卓前,趁母亲不在家,将桌上的闹钟拆开。瞧见内部大小不同的机件,我惊喜不已,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我将机件小心翼翼的拆下来,想知道闹钟"铃铃"发声的秘密,玩得津津有味,这也是我童稚时,最难忘的一件往事! 忽然,我听到母亲在楼下呼喊我的名字,我急急忙忙将机件一股脑儿塞进钟肛内;然后藏在抽屉里,免得母亲看到。但我的内却忐忑不安。 翌日早晨,母亲叫我到她身旁,她问我:"钟在哪里?"我俯首不言。母亲打开抽屉找到了;可是,钟已经弄坏了,我只是呆呆的站著。母亲既没骂我,也没打我。她以温和的声音对我说:"以后不可再这样做。"母亲完全饶恕了我。于是,我立刻得到了释放,一切惧怕都消失了。 记得有一次我听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饶恕"一词作了深入研究。他得到的结论包括下列三个层面:A.情绪性的——容易改变,不可能持久;B.决志性——也会改变,不可能持之以恒;C.誓诺性——不会改变初衷,而始终如一的饶恕到底。 我回想母亲对我的饶恕就是第三种誓诺性的饶恕,这是真正的饶恕。童年时代,我常常令母亲伤心,令母亲失望,但母亲都完全的饶恕了我;母亲品格中的美德——忍耐恕人亦潜移默化的赋予给我。使我的行事为人,处世、品格……都深深的受了母亲的塑造。 中国唐代诗人孟郊以针、线,缝衣服作为素材来描写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名诗,自唐朝一代一代传到如今。在21世纪的今日,游子所穿的衣服恐怕很少是母亲亲手缝的。然而据说,此诗历代以来,读者数目之多超过了李白的《静夜思》。所以,孟郊此诗仍然一枝独秀。这也反映出人内心中对崇高的母爱(那根深蒂固的本性)的依恋。 移民美国后,我自然接触到美国文学。记得,在纽约《华尔街日报》上,我曾经看到一位作家的文章,他以全新的现代化手法来描写母爱,其思想新颖,意义深长,一读难忘。我以"佳作共赏"的心意,现将其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风格-教育,鉴赏-宗教,心理-法律,爱情-文艺,政治-手工,艺术-公共关系,管理-邮政,会计-接待,采购-经济,设计-时装,交通-能源,布置-修理,医药-烹饪,园塞-小儿科,娱乐-老人护理。她是…,她是母亲。" 文中上列30个词如同"拼字游戏",将母亲特殊的形象显现出来。母亲是多么的伟大,何等令人崇敬!古今中外,无数描写母爱的诗文,都会引起人内心的共鸣。这其中,母亲的慈爱,在饶恕中更加显明,世人饶恕别人顶多三四次而已,但我回想在自己一生之中,母亲饶恕我可说已经达到耶稣所说的最高标准——70个7次,可见母爱如此长阔高深。 我们对母亲当如何图报呢?只有借用孟郊的名诗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俞敬群牧师,本报专栏作家,资深牧者,忠心事主50年,现于纽约曼哈顿牧会;他又是著名的华裔作家,一生出版十一本书籍,并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