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进化论与创造论

萧文:进化论与创造论
摄于达尔文51岁,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不久。
萧文:进化论与创造论
1859年版的《物种起源》。
萧文:进化论与创造论
《物种起源》中文版。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遍布在地球上的各角落,从高山到深海,都可看到它们的踪迹。这些生命如何发生,一直吸引著人们进行探索,希望知道"我从何处来"这个答案,主要产生两大派别,创造论与进化论。

1831年12月,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生查理士•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登上英国海军军舰小猎犬号(Beagle),前往南美洲从事测绘海岸与自然调查研究工作;他沿著南美海岸,南美洲西边的加拉巴哥(Galapagos)群岛,经过太平洋到达纽西兰、澳大利亚及南非,又回到南美洲,直到1836年10月才返回英国。在加拉巴哥群岛,他发现各个岛屿上的陆龟及雀鸟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又有些许的不同,加拉巴哥群岛的生物与南美洲大陆的种类非常相似,而怀疑岛上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二者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千百年来,对各个岛屿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这趟旅程对他相当重要,他发现,每一种物种的细微变化,是历经数个世代逐渐产生的,而提出进化论的观点。他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在绪论中写道:"关于物种的起源,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是,一位博物学者如果对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演替以及其他这类事实加以思考,那么他大概会得出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和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尽管如此,这样一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还不能令人满意,…"又写道:"每一物种都是独立被创造出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完全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个普通已经绝灭的物种的直系后裔,正如同任何一个物种公认的变种乃是那个物种的后裔一样。而且,我还相信,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因素,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第十四章,他写道:"栖息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数物种、属和科,在它们各自的纲或群的范围内,都是从共同祖先传下来的,并且都在生物由来的进程中发生了变异。"这个观点如同向这个社会投下震撼弹,使他的声名如日冲天,并引起不少争论,余波荡漾,迄今仍未停止。

西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学者恩培多克斯(Empedocles, 490-430B.C.)曾提出,物种经过长时间后会产生变化的观念。查理士•达尔文认为这个变化是由于"天择"之故,他认为,任何物种中,只有适应力最强的才能够存活到生殖年龄,他认为,主宰生物的两大因素为基因的随机组合与突变,以及天择。所以查理士•达尔文并未创造出演化的观念,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相当推崇查理士•达尔文的观点,他更进一步的主张,人类与灵长类有共同的祖先。托马斯•亨利•赫胥黎《Evolution and Ethics》的演讲与论文集,阐发查理士•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严复将之译为《天演论》较为贴切。这些后来都归到查理士•达尔文的头上,可以说是一笔糊涂帐。查理士•达尔文的演化论是说明生命运行的根本法则。

关于查理士•达尔文的进化论,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查理士•达尔文提出证据支持他的观点,然而,在论证上较薄弱,且臆测的成份居多,所以进化论应为观点,而非理论;第二、起源与进化是两回事,不能等同视之。从物种的演进推论到物种的起源,是演绎法,其间欠缺起源与演进关系的合法性证明与理由,难以看出其间必然的联系,其因果律并不强。较合理的说法应为,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某些物种为适应环境,会对部份器官进行改进,以求生存,此项改进造成物种的差异性;第三、查理士•达尔文的观察与搜集样本局限于中南美洲,样本不具代表性;第四、查理士•达尔文时代的科学没有现在发达,主要采用观察法,化石是最佳的证据,当时遗传学尚未问世,查理士•达尔文对遗传学一无所知。

与进化论相对的是创造论。法国博物学家与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 1769-1832)与英国生物学家理查•欧文(Richard Owen, 1804-1892)是个中翘楚,他们主张生命是上帝创造的。进化论与创造论的论证都有缺失,因为部份环结欠缺证据,但是创造论暂时屈居下风。

1869年,瑞士医生弗雷德里希•米歇尔(Friedrich Miescher,1844-1895)从废弃绷带里所残留脓液的白血球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只有显微镜可观察的物质,他称为"核素"(nuclein,现称核酸)的化学物质,他是最早分离出去氧核糖核酸(DNA)的人。1953年,阿弗雷德•赫希(Alfred Day Hershey, 1908-1997)与玛莎•蔡斯(Martha Cowles Chase, 1927-2003)确认去氧核糖核酸具遗传功能,为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1986年1月20日,日本东京的一次学术研讨会,美国史丹福大学的斯坦利•科林博士与哈佛大学的沃尔塔•吉伯特博士提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遗传因子以去氧核糖核酸形式出现,使下一代能够从上一代那里继承这种遗传物质,进而形成生命。从对DNA的研究了解,各民族都出自一个共同的女祖先;从Y染色体的研究了解,现代男性源自于同一个Y染色体。胎盘哺乳类中的所有物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DNA是相同的,主要的差异来自每个族群在发育时期,各阶段启动关闭的那组基因,如何随著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毕竟,宇宙中充满著无穷的奥秘,而引人入胜,不断激发人们探索的兴趣,进化论与创造论说明人类探讨生命起源的观点,可能的推论为,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某些物种在某种情况下,为适应环境会对部份器官进行改进,以求得生存,物种的差异性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至于物种的起源,应为创造论。

***** 作者:萧文,台南南门国语教会教友,台南南门国语教会南门钟声同工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