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神多倫多講座探討覺醒文化 駱頴佳、雷競業:包容非無界限

中神多倫多講座探討覺醒文化 駱頴佳、雷競業:包容非無界限
駱頴佳博士、雷競業博士。 | 中神多倫多YouTube截圖

中國神學研究院多倫多辦事處10月3日於士嘉堡華人浸信會舉辦公開講座,主題為「在覺醒年代活出真理:基督信仰與DEI的文化對話」。 講座由兩位中國神學研究院學者主講,針對基督徒如何在多元社會中實踐信仰。

中神多倫多世界華人研究中心研究員駱頴佳博士指出,覺醒文化(woke culture)與多元平等共融(DEI)政策已深入西方社會。覺醒文化源於20世紀美國黑人平權運動,如今已擴展至種族、性別、原住民權益等領域,並成為一股強調身份認同的政治力量。加拿大多元平等共融歷史追溯到1960年代社會運動,包括勞工權益、女性權利等,推動反歧視立法與勞動改革。1971年加國政府正式將多元文化主義納入國家政策。 

駱頴佳:基督徒抽離政治爭鬥 專注關懷弱勢

駱博士表示,覺醒文化在執行面上引發宗派的爭議。福音派與天主教批判覺醒文化在性別、同性戀議題與聖經倫理相抵觸;但加拿大聯合教會、部份聖公會肯定其社會公義精神,認為與福音的「愛」互相呼應。 

英國人類學家塔拉勒·阿薩德(Talal Asad)提醒世俗包容須有規範性,非無限開放,這解釋了不同教會面對覺醒文化與多元平等共融時的張力。 

左翼學者亦指出,這種文化易陷入「零和遊戲」思維,只要自我標榜是受害者或族群 就被賦予權力,獲既有利益。這些用情緒推動自己的政治議程,最終影響言論及創作自由。 

駱博士強調:「基督徒參與關懷弱勢避免落入『非友即敵』的對立心態。聖經教導他們都是我們的鄰舍。」並指對基督徒而言,要小心跌入左右翼政治的爭鬥邏輯。如何在愛與真理之間持守信仰、在多元文化之中建構共融是當前迫切的議題。 

雷競業:與新世代對話超越「非黑即白」

「一個只強調多元開放的社會,是否就能成為健康的群體?少數人的利益是否就必然代表正義?」中神多倫多總幹事及神學科教授雷競業博士指出,「覺醒文化」是一種關注社會公義的意識形態,而「多元平等共融」則是具體的政策措施,例如禁止性別歧視。 

雷博士提出面對當今的覺醒文化浪潮,教會與下一代對話時應先深入了解年輕人的想法,給予鼓勵和信任,超越「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展現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態度。同時幫助年輕人明白,多元文化並不意味著毫無界限。他舉例同性戀組織提倡讓孩子自行選擇性別,然而兒童未必具備足夠的辨別能力作重要的決定。 

他說:「並非越多元就代表越幸福,社會需要思考適當的界線。」若缺乏真理作為道德根基,覺醒主義只是另一種意識形態,無法為社會提供穩固的價值基礎。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