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神学研究院多伦多办事处10月3日于士嘉堡华人浸信会举办公开讲座,主题为"在觉醒年代活出真理:基督信仰与DEI的文化对话"。 讲座由两位中国神学研究院学者主讲,针对基督徒如何在多元社会中实践信仰。
中神多伦多世界华人研究中心研究员骆颕佳博士指出,觉醒文化(woke culture)与多元平等共融(DEI)政策已深入西方社会。觉醒文化源于20世纪美国黑人平权运动,如今已扩展至种族、性别、原住民权益等领域,并成为一股强调身份认同的政治力量。加拿大多元平等共融历史追溯到1960年代社会运动,包括劳工权益、女性权利等,推动反歧视立法与劳动改革。1971年加国政府正式将多元文化主义纳入国家政策。
骆颕佳:基督徒抽离政治争斗 专注关怀弱势
骆博士表示,觉醒文化在执行面上引发宗派的争议。福音派与天主教批判觉醒文化在性别、同性恋议题与圣经伦理相抵触;但加拿大联合教会、部份圣公会肯定其社会公义精神,认为与福音的"爱"互相呼应。
英国人类学家塔拉勒·阿萨德(Talal Asad)提醒世俗包容须有规范性,非无限开放,这解释了不同教会面对觉醒文化与多元平等共融时的张力。
左翼学者亦指出,这种文化易陷入"零和游戏"思维,只要自我标榜是受害者或族群 就被赋予权力,获既有利益。这些用情绪推动自己的政治议程,最终影响言论及创作自由。
骆博士强调:"基督徒参与关怀弱势避免落入『非友即敌』的对立心态。圣经教导他们都是我们的邻舍。"并指对基督徒而言,要小心跌入左右翼政治的争斗逻辑。如何在爱与真理之间持守信仰、在多元文化之中建构共融是当前迫切的议题。
雷竞业:与新世代对话超越"非黑即白"
"一个只强调多元开放的社会,是否就能成为健康的群体?少数人的利益是否就必然代表正义?"中神多伦多总干事及神学科教授雷竞业博士指出,"觉醒文化"是一种关注社会公义的意识形态,而"多元平等共融"则是具体的政策措施,例如禁止性别歧视。
雷博士提出面对当今的觉醒文化浪潮,教会与下一代对话时应先深入了解年轻人的想法,给予鼓励和信任,超越"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展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同时帮助年轻人明白,多元文化并不意味著毫无界限。他举例同性恋组织提倡让孩子自行选择性别,然而儿童未必具备足够的辨别能力作重要的决定。
他说:"并非越多元就代表越幸福,社会需要思考适当的界线。"若缺乏真理作为道德根基,觉醒主义只是另一种意识形态,无法为社会提供稳固的价值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