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話:孩子的潛能猶如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蘊藏著無窮及無可比擬的價值,而欣賞與鼓勵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來把潛能挖掘出來,讓孩子可以使用這無比的魔法「金礦」。
鼓勵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孩子,使孩子向著這目標而發奮向上,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鞏固孩子的正能量行為使之形成習慣,最終成為一個「優秀媽媽」的孩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費理德曼的一項有趣試驗:他將一所小學的兩個班級中的學生各隨機抽取20%,劃分為A、B兩個組。他在A組的孩子中放置一些色澤迥異的電動玩具,然後用警告而神秘的口吻對他們說:「誰也不許碰它,否則我將嚴厲懲罰他!」在B組中同樣放置這類玩具,他作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然後和藹地說道:「請你們不要動它,不然我會生氣的。」一周之後讓上述A、B兩組的孩子各自寫出他所喜歡的東西時,結果被費里德曼訓斥的A組幾乎都非常喜愛這些電動玩具,而B組卻對此不感興趣。這種奇妙的現象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通俗地講,這是一種逆反心理,當外在理由越充分,刺激越強烈,人的內心需求慾強、好奇感也就越大;反之,刺激越小,人的內心需求慾、好奇心也就越小。
A:暗示:為避免引起他的反感和恐慌,遇到他說謊時,便婉轉而耐心地通過講述其它有警示意義的事情來提示、暗示、誘導其講出真話,同時,還採取另一種說法,如:你剛才說得很棒,不過我好像覺得還沒講完,你再想想,應該會更精彩的。但切記,千萬不要帶有「撒謊」、「騙人」的字眼,以免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損傷,那樣會讓彼此陷入更尷尬的境地。
B:寓言:選擇一些生動詼諧、富有哲理的寓言(成語)故事來啟發他,像「狼來了」、「愛搞惡作劇的長鼻子」、「“初生牛犢不畏虎」、「說謊的小矮人」等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使他從中漸漸品味出打人的後果、罵人的害處、說謊的可悲。
C:鼓勵:當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時,哪怕有一丁點的進步也要當場用自然而鄭重的口吻來表揚、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到溫暖和關愛時時刻刻圍繞着他。可這種鼓勵不應摻雜着包庇和縱容的成分。恰如其份的鼓勵會形成一股克服缺點和錯誤的無形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鼓勵會產生淨化的作用。我採用獎勵一枝筆、一次旅遊、一場電影的方式,讓他體驗到還有比調皮搗蛋更有趣、更有意義的事。 D:激將:孩子遇事不服輸,便可抓住這一點進行激將。此舉一定要慎重、認真,是在他有了可喜進步之後實施的。交談中,便找出一些典型而可比性較強的實例來激發孩子的自尊心,從中使他們學會寬以待人,在逆境中知難而進,在掌聲中保持尋常的心態。
正如費理德曼教授所言:如果孩子總是被責備,他就會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讚美,那麼他會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愛你、愛我、愛整個世界。
(林國華,全人發展協會主席,六感教學總會首席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