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城艺术馆散记

(一) 大理石雕像 芝加哥艺术馆(THE ART INSTTUTE OF CHICAGO)自去年11月至今年元月9日曾经举行了一连串的庆祝活动,庆祝一百周年(1893——1993)。主题是:「芝城的梦想,普世的瑰宝」。(CHICAGO’S DREAM,A WORLD’S TREASURE)。 当我随著旅客走进了艺术馆的大门,看到走道的左侧,有一座比人还高的大理石雕像,叫「荒野的灵魂」。左边站著的是一个赤裸裸的女子,可以清楚看到她那一对如「小鹿」一般的乳房。右边是一个站著的赤裸裸的男子,也可以看到他下身那一个「小零件」。原来是冷冷硬硬的石头,经艺术家的匠心雕琢出来的姿态,在荒野里,就出现了具有诱惑力的艺术品了。 (二) 毕加索的一幅名画 我上了二楼,那里挂著来自法国、瑞士、意大利……以及美国画家的杰作。有的画,风格与那大理石的雕像一样,赤裸裸的,我只是走马观花,略略扫了一眼就走了。后来,走到毕加索的一幅《母亲和孩儿》的大型的油画前,站在那里又看又想。以橙色、深灰色、淡灰色为底,直角形坐著的母亲,躺在她身上的孩儿,仰著脸看他的母亲。我从那母亲的表情、姿态、眼神,以及孩童的神态,我捉摸不到是什么意思。在那画的左边,又有一幅蹲著的半身的男子画像。当时,我看了心里很不舒服。旋即,发现中间一小图上有说明。原来那两幅画是应该拼在一起的。而那男子的另一半身是隐形的。那隐形的手握著奶瓶伸出手喂那母亲怀中的幼儿。我看了说明才知道,不由得在心里叫绝,毕加索创造出来的这一新的意境,真是不同凡响,毕加索曾说:「我的画就是我的血! 」他的笔画在画布上的就成了有生命的人物,而且含蓄著人生的哲理,带给人丰富的想像,真是画中有诗的一件作品。我欣喜他的创意,比那画的本身印像更深! (三) 黑人画家哈莱司 自4月30日至7月10日,在艺术馆展出了黑人画家哈莱司(HORACE PIPPIN)生平的代表作。我曾经问一位美国朋友说:「你知道画家哈莱司么?」他回答说:「不知道。」 哈莱司是一位无师自通的画家。1932年,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过一次「普通人艺术展」。他的作品在展出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出生在宾州费城,后来迁到纽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欧洲服役,不幸受了伤,右肩开刀后不能用手做工,每月只有22.5元退役金,于是,他就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发挥他从小就爱画的天性。从他展出的代表作品中,从画面所表达出来的,溢映出一种说不出淡淡的喜乐。同时,我也发觉他的画中,含蓄著幽默的、讽刺的意味。例如,他的自画像,他把他自己的脸画成白色的,又如:《林肯的第一本书》和《偏见先生》等,所展出的全部作品,总题是:《我告诉我的心》(I TELL MY HEART)。虽然,他的画与毕加索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但是,一个无师自通的黑人,能够在美国的艺术界占一席之地,也令我肃然起敬,无形中也激励了我的心! (四)美国之鸟 然后,我走到画家欧度帕(JOHN J.AUDUBON),他所画的《美国之鸟》展览室。他曾说:「我是多么渴望、时常想与在森林中有羽毛的居民谈话。」这位热爱鸟儿由海地出生,在法国长大,到了美国。有一位华勒斯(ALEXANDER WILSON)的美国人赏识他,在经济上全力支持他。他曾经到密西西比、佛州、宾州、肯州、路易斯安那、纽约、纽奥良……等十州去森林中与鸟为伍。他一生用了40年的岁月,专画鸟类。画面所表现出来的色彩、鸟的姿态,以及寻常很难见到的飞鸟,在他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当我顺序观赏那挂著的各种不同画,彷佛穿过了森林一样,似乎可以听到那些鸟的鸣叫声。每一幅画,都显出真、善、美的艺术特性。用文字无法表达的鸟的生活,他用画笔描绘了出来。我看到有的游客驻足在挂在壁上的画,在那里暗自赞叹,被那独具的美的意境所摄住了。欧度帕曾说:「我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因为在鸟的世界中,我发觉了人的生活与牠们相似的一面。」 欧度帕终于成为世界上鸟类画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艺术这一份真诚令我感动不已! (四) 五花八门的镜头 然后,我走到题为「由生活中学习」展览室,那是得摄影奖的大幅照片。从那些照片,可以看见人生五花八门的生活层面。有前总统里根的八张大相片。有花花公子的相片。最令人注目的是一个赤膊的男子身上、肚子两边、手臂上、脸上……一簇一簇的蜜蜂停在他那里。这些蜜蜂似乎是他的朋友,仅仅停在他身上,却没有咬他。这岂不是一个奇迹,岂不是一个有趣的镜头么?总之,好多照片不但有高度的摄影技术,而且通过画面表达出一种像征的意义。令人喜爱、令人深思! 摄影的作品虽然不能正式列入艺术之林,但是谁能否认摄影家专业的天才呢? (五) 索尼的「迷你」创作 然后,我走到了非常精致的「迷你」展览室。那是由一位名叫索尼(JAME WARD THORNE)发明的。例如:1625——1655年之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之久的名人接待室,当时是怎样布置的呢?纵使能把那些家具全部都保存下来岂不要很大的陈列室才可容得下么?索尼女士把古代那具有历史性名人的厅房的陈设,政府的接待室都精致成「迷你「的小模型。陈列在一个数尺见方的框子内。从那些「迷你」的艺术模型中,不但使你知道了历史上的布置,而且也使人发生了一些梦想。站在那些「迷你」的厅房之前,几乎可以与古代的居民谈话,彷佛走在历史的长廊内一般有趣。索尼女士自1930年开始创作,到1940年完成了全部「迷你」的作品。这可说也是芝加哥艺术馆独具一格的创作。 当我走出艺术馆的大门,原来思想中的一片斑点,都被那一股看不见的艺术力量洗涤干净了。艺术把人带入了一个想像的世界里,使人忘记了尘世的痛苦,甚至医好了受伤的心灵! 艺术馆大门前那两只站著把守的铜狮,牠们的尾巴都被旅客摸、摸、摸成光亮的了。如果,那两只是会噬人的野狮,在艺术的渲染下,恐怕牠们的兽性也都会改变了! 「芝城的梦想;普世的瑰宝。」当我看了陈列在那里各色各样的艺术品,我领略到,这两句话对芝加哥艺术馆的精神价值的确是最恰当的写照。 ****** 本专栏逢二、四更新,刊载俞敬群牧师之作《和谐之歌》。 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于纽约曼哈顿牧会50多年;曾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其中《和谐之歌》为最满意作品,该书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