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认为如果城巿不信任一下代,不尽心培育他们,这城巿会没有未来。"我做青年工作多年有时很悲伤,为何一个城巿会有80%的年青人觉得自己很悲。每年12万会考生,一半肥(不及格),肥的二万多个是『零旦』。为什么这样﹖即使是考上了,亦只有1/3能升学,18%能入大学。"他又表示自己参与的职训局训练了18万人,"这些人进去时觉得自己擡不起头,为什么﹖这18万人是尊贵的,他们对香港有贡献,为什12万人不返学不返工﹖难道不能栽培他们,给他们一份工作﹖"
他表示跨代贫穷问题严重,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年人转型难。"中年人转型很难,他们的学历多是小学,最多只有中三。现时工业北上,女性的话可能会好一点,可以做陪月。怎样转型呢﹖所以一大堆中年男人极度抑郁,只能在家里打老婆、打孩子,变出很多家暴。问一个孩子,他的愿望是领综缓,因为父亲教他,不让出去打工,说打工只有三千元,但一家光坐在家里就有一万一,这是什么城巿﹖这班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蔡医表示过去十多年他在天水围、职训局等,帮助双失青年。
他又说,要给下一代有"盼望":"我们要对他们说:『我给你有机会,给你们栽培,每一个都成功,一个都不能少,给你有希望有明天。』不能以考试决定生死。"
蔡医希望香港众多基督徒一同"make a difference",以爱帮助青少年。他引圣公会邝保罗大主教向一班学校老师所说话说:"教育不是入去,而是里面最尊贵的释放出来。"
他又提到"结伴同行—儿童及青少年生命导向计划"及食物银行计划,若教会积极参与,相信香港人会感受得到:"我们的信仰是有行动的信仰,圣经说信心没行为是假的,爱心没有行为是死的,我们的信仰不是虚的,是有实质的。"
他呼吁大家用行动关心下一代,并说:"香港是有盼望的,求神赐这城巿有信有望有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