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基基督教文化節將開鑼 國內知名藝術家分享「盼望」

崇基基督教文化節將開鑼 國內知名藝術家分享「盼望」
08年崇基文化節,各宗派代表出席剪綵。(圖:基督日報)
崇基基督教文化節將開鑼 國內知名藝術家分享「盼望」
一踏出港鐵大學站,第五屆基督教文化節「盼望」的大海報即映入眼簾。
第五屆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基督教文化節將於3月3日正式開幕。今次以「盼望」為主題,邀請得國內知名藝術家、電影導演與聖經學者、維權人士、經濟學者等知名人士進行crossover,從不同角度探討基督宗教的「盼望」如何落實於現實社會中。

基督教文化節將持續整整一個月,為崇基校園一大盛事。本報邀請了崇基校牧伍渭文牧師分享一下文化節的主旨及今屆特色。他表示今年文化節的文化元素甚強,有知名詩人、學者、藝評家和聖水墨畫家島子將首次在香港以「挽歌與讚美詩」為題展出作品;知名獨立電影導演甘小二教授將親自分享他的作品。資深詩班指揮伍志成先生將帶同友好演繹歷代有關盼望的聖詩,伍中恩教授講論和示範禮儀音樂,在閉會禮的音樂會,崇基教堂詩班將演唱王南先生為崇基教堂崇拜的創作詩歌。

主題為「盼望」

基督教文化節從2004年開始每兩年一屆舉行,從第二屆開始以不同主題探討基督教文化。第二屆主題為「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第三屆「行公義,好憐憫」,第四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而今屆則定為「盼望」。伍牧師表示近年全球勢局動盪,去年三月日本地震和核洩災變、歐洲債務危機引至全球經濟下滑、亞拉伯地區政治變天及至今年國際領袖換屆,在這時候討論盼望實具適切性及意義。 他表示,題目所展現的「盼望」並非一般人所取的樂觀的態度,認為基督信仰對「盼望」的理解絕非膚淺及幼稚的。他認同耶穌會會士、澳洲著名維權人士馬可.雷珀(Mark Raper)對盼望的描述:「盼望並不是樂觀。樂觀是希望事情會好轉;盼望是忍受苦難的美德,衍生力量的恩典。盼望是心靈深處開出的應許,引領我們在茫茫前路中穩步邁進。」

對基督徒來說「盼望」的力量是來自內心的恩典,以致有能力面對一切的苦難。這恩典乃源於上帝,就算前路茫茫無方向感,亦有盼望在心。「因為基督面對了死亡,他復活之時大石被挪開,就仿如密封的世界被打開了。耶穌的空墳墓訴說了黑暗、絕望、詛咒都已被帶走。」縱然面對現實社會結構性不公義的問題的暴露,但追求真善美的基督徒能有盼望。他表示,島子的聖水墨畫以及一些基督徒維權人士的經歷正蘊含了這樣的精神。

基督教文化節平台—展示信仰滲透文化及社會層面

伍牧師表示基督徒對世界的影響不但在宣教上,亦應對文化和社會產生影響。不過自從回歸以來香港教會對中國大陸的關心往往偏重於傳福音上,卻少關注到大陸信徒如何將信仰落實於公共空間的影響。他認為崇基學院作為教育學院,有責任推教內討論的這一方面,所以每屆的文化節都邀請國內有影響力基督徒來港,實際是提供了一個平臺,透過他們分享呈現出信仰結如何落實到文化及社會層面。

往屆他們邀請過程翔、余杰、何光滬、劉澎等分享,而今屆大陸藝術家島子將透過「挽歌與讚美詩」的聖水墨畫作品展出,分享有關藝術與盼望的主題。伍牧師介紹島子的藝術理論在文化上具影響力,所著的書亦被國內大學所重視,他將會分享自己信仰經歷。他還會與《舉自塵土》的基督徒導演甘小二從藝術文化角度分享中國社會的盼望為何。

第三場公開講演安排了葉菁華教授、黃元山教授及司徒永富博士從不同的視角分析「資本主義給我們怎樣的盼望?」葉教授於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論述資本主義,黃元山曾任十一年的投資銀行高層,現時任電台首席經濟評論員。還有港人甚為熟悉的鴻福堂執行董事司徒永富。伍牧師表示他們的信仰亦是超越了個人信仰,落實到經濟及社會層面。

信仰的公開表達

開幕禮於3月6日下午舉行,由崇基學院成員教會代表包括鄺保羅大主教、蘇成溢牧師、王福義長老、袁天佑牧師、陳堅麗監督剪綵,同時邀請崇基學院代表、包括梁元生院長及梁怡教授出席。伍牧師認為邀請教會代表揭幕富有特別意義,提醒大家飲水思源,記得崇基學院的教育建設歷史有著信仰群體的出力與同行。

基督教文化節的其他活動還有音樂會、聯校泰澤祈禱會、電影賞析、藝術展品導賞、教授與學生對談等,盼望整個文化節本身仿如一個盛大的節期,透過音樂、藝術、電影、討論及個人信仰分享等,帶動見證信仰的氣圍,「所以我們不是看參加及出席人數多少,而文化節的本身就是信仰的公開表達,希望給基督徒教職員及學生加力。」

本屆文化節日程請瀏覽:崇基校牧室網頁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