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从"门徒"到"门陶"— 艺术家温婉芬的天路历程

【专访】从「门徒」到「门陶」— 艺术家温婉芬的天路历程
(左)温婉芬的陶瓷作品《成了》与《仗十架夸胜》。(图:基督日报) (右) 耶稣鱼(希腊语:ΙΧΘΥΣ,ikhthýs,ἰχθύς 公元1世 纪通用希腊语)是基督宗教的一个代表符号。(图:温婉芬提供)
【专访】从「门徒」到「门陶」— 艺术家温婉芬的天路历程
《与主在园中》(手捏陶艺作品)。(图:温婉芬提供)
在香港这个繁忙的都市,一位政府教育行政工作者兼教会门训导师退休后竟大转身,成为手捏陶艺导师兼企业人。"门陶"始创人温婉芬(Fanny)通过手捏陶艺与上帝深度同行、并看到祂的手要带她转化手捏陶艺成为外展福音的平台。

温婉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上帝让她重新发现自己的艺术恩赐、勇敢尝试以新渠道服侍人的故事,更是学习降服于祂带领她离开安舒区的天路历程。

两次异象重新探索陶艺

在80年代刚刚大学毕业时,温婉芬开始跟随陶艺大师刘伟基学习陶艺。从手捏到拉坯,她学了整整四年。然而,由于工作地区转了去大屿山,她惟有暂时放下了这项爱好,没想到这一放就是三十多年。

对门徒训练特别有负担的温婉芬在2020年从教育局的工作退休后,本来打算更积极协助牧者推动门训、但一次在异象中看到了自己拉坯的场景:"那年9月初,我网上参加由曾金发牧师在新加坡主领的『锐意门训研讨会』。当牧师在讲道时,我看到电脑画面的前景中出现了自己正在拉坯的身影!"她回忆道。

当下她感到非常愕然,但立刻也笑著同意丈夫幽默的说她想多了。然而到了10月,她和丈夫散步至大埔碗窑旁的一间弃置乡村学校时,她再次看到了自己拉坯的场景。这两件事情在短时间内发生,让她不得不相信这绝非偶然,而是上帝的崭新指引,"放下了30多年的陶艺创作后,神竟要我重新拾起来!"她说。

在丈夫的支持下、她重新走入泥路,开始了一条她未曾想过的道路。

"陶艺灵修"的发现

2020年11月起至今,温婉芬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陶艺的不同学问,包括设计自家釉方、操作电窑、拉坯、手捏陶器、绘广彩及港彩、以釉下彩及釉上彩做作品,以及学习不同的技巧和烧制方法。很快温婉芬就发现自己强烈倾向于用手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念和情感,于是专心一意走这条易学难精的路。

路上她认识了一班同样有基督信仰的陶艺工作者,瞬间扩大了自己的陶艺学习圈、当中的陶艺大师严蕙蕙更主动指导她创作十架。 这些极珍贵的交流和无价的指导,让温婉芬见证了主格外的恩典。

不但如此、温婉芬对神的话语亦有很新的看见——原来一边手捏陶艺,还可以一边灵修默想!

"之前看圣经经文,如诗篇139篇16节『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感觉很平面,弄陶就让我非常立体的感受到手捏的一团泥,如何在窑匠的眼、手、心合一的情况下捏出来。未成形时是一团泥,看著、心中出计划要将它捏成心中的器皿,作甚么用途由创作者所定。"

弄陶的过程中、思想圣经所说:神是窑匠,我们不过是泥土。她自己或带领学员代入了窑匠的心、明白祂创作时的心肠肺腑、绝不轻言放弃手中的泥坯、时而又代入为泥、体会被祂塑造成型时所需承受的压力,经验"泥不捏不成器"的艰辛,这深度的经验学习过程(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cess)她称之为"陶艺灵修"。

陶艺外展——设立"陶室"

除了陶艺灵修,后来她又发现陶器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成为外展福音的好机会:"由于创作陶器需要多项工序,从泥土创作成为一个泥坯,再经过素烧、上釉、釉烧,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这样就有机会见面几次,透过这些途径建立友谊,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们分享见证,然后带他们到教会。因此,弄陶不单是自己经历神,还可以带领他人认识神。"

温婉芬于2021年中开始开班,并于2023年中正式设立"门陶"陶室。弄陶不仅成为基督徒更深认识创造主的桥梁,也成为忙碌现代人的艺术疗愈空间:职场人可以在边玩边"经验学习"重要的职场工作技巧,机构团队可以边玩边"经验学习"团队建立原则。此外,弄陶还可以帮助有需要的群体(如长者)在玩泥中重拾自信,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并为自己和家人留下独一无二的作品。

对于未来的计划,温婉芬说:"希望透过训练兴起更多的同行者,让更多人可以在生活中有多些治愈空间、新喜乐、新技巧、新思维、更自信,为自己和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留下更多的美好!"

访问后续:陶瓷作品展现神的礼物

在圣诞期间举行的《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的艺术展中,温婉芬展示了她的陶瓷作品"神圣的交换"系列。其中一件作品《成了》呈现了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受苦的脸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的宝血染红了祂的身躯、十架及脚下的泥土,深深地将祂黏结在木头上。这不仅表达了十架刑罚的残酷、主耶稣的死状,更突显了祂付出的极大代价,展现了上帝极深极尽的爱。

另一件作品《仗十架夸胜》表达了因著鞭伤、三口钉、头上的荆棘冠冕和肋旁的枪扎,导致主满身伤痕、血渍斑斑;十架下渊面黑暗,代表著撒旦、罪及死亡的势力,仗著十架,消灭了这些恶势力,换出十架上的晴空,让仰望十架耶稣的人得著永生。

温婉芬从"门徒"到"门陶"的故事,讲述了她通过手捏陶艺与上帝相遇,并将这项艺术转化为外展福音的工具。她的"陶瓷灵修"和"陶瓷外展"不仅让她自己经历神,还带领他人认识神。

"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第四届基督徒艺术家双年展于2024年12月22日至2025年1月1日一连十天在将军澳循道卫理小学,展出共96位来自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英国和德国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温婉芬为其中参展艺术家。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