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為「國際互聯網安全日」,防止虐待兒童會在上周六發表一份關於兒童及青少年上網的調查結果。該會於去年6至12月訪問了來自屯門、黃大仙及西貢等30所中小學的919名有使用網絡的學生。結果顯示受訪者中24.7%表示上網為玩網絡遊戲;21%為做功課,18.3%人為了交友。
調查顯示約5成半受訪者曾接收到令人不安、血腥的圖片或文字,多於2成人接收到色情及兒童裸體照片及漫畫。
調查亦顯示,約3成受訪者曾被「在網上認識的人」以FACEBOOK或MSN邀請外出,當中約3成人表示「不會」與別人商討。而在284位曾應網友外出的受訪者中,曾被欺騙金錢及性騷擾的各有39及5人,分別佔13.6%及1.7%,另更有6人(2.1%)表示曾被性侵犯。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指出問題令人擔心,值得社會關注。她表示兒童及青少年入世未深對「在網上認識的人」的防範意識薄弱,建議家長加強教育子女對網上交友的警覺性,當遇到陌生「網友」邀請外出時,不要隨便答應,要與家長商討。如有需要,家長可陪同子女一起出席。
此外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網上接收到色情及暴力資訊,該會促請政府盡快展開《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第二輪諮詢,確保規管機制與時並進。該會並特別指出「淫褻」及「不雅」兩詞定義宜具體清晰,讓執法有章可循;亦建議政府部門及各界一起監察及主動檢舉互聯網發放的懷疑淫褻及不雅物品,轉守為攻更能有效保護兒童及青少年免受色情資訊荼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