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绍昌牧师:占领华尔街,之后呢? 編輯室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上午6:09 首先,或许应立即澄清,我个人非常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此事而言,个人并无任何政治立场,也无仇富、劫富、或袒富心态,但我期盼这个运动能多少唤起世人的清醒与良心,督促政客富豪多反思社会道德与责任,催促众人思考不同的生活价值与方式,激发这个对立撕裂日增的社会,能为下一代孩子挽回一个可安居乐业的美国梦。 占领华尔街的诉求 "占领华尔街"运动萌芽于去年三月间的网上部落格,一群人不满华尔街肥猫造成全球经济海啸,却逍遥事外。在九月十七日,加拿大政治运动团体 Adbusters在纽约市华尔街金融商业区的公园内发难抗议运动。他们的诉求是反对社会与经济的不公、高失业率、贪婪、腐败、公司与金融机构不当地影响 政府。他们自认是“99%”,与坐拥绝大部分财富的“1%”富人相对立。抗议人士的确师出有名。三年来,一般劳工仍然惊恐于高失业率及实质工资下降的噩梦,但华尔街的薪资已悄然地回升。 有人评论说,"占领华尔街"找错了对象,因为根据"富比世"列举的"美国最高薪的25个CEO"名单,华尔街没有一人名列前十。"金融帮"里最高的是摩根 大通执行长戴蒙,年薪4,200万美元,排名仅第十二。最高薪的是麦克森药品健诊资讯科技公司的执行长哈莫葛伦,年薪1亿3,100万美元。甚至第八名的 联合健康集团执行长汉姆斯里,也都有4,880万美元。这哪里是薪资,是天文数字。华尔街无辜?可不能忘记,华尔街是全球富人的游乐场,他们的后花园。若没有华尔街,1%的富人们怎么可能继续把玩那些神出鬼没的金融游戏?华尔街是资本主义金不换的图腾。 在"占领华尔街"活动的前三周,美国三大电视网与"纽约时报"都不看好这个美国版的"阿拉伯之春",无不以冷处理对待。相对于报导开罗阿拉伯之春的沸沸扬扬,这对比显得有趣。起初大家以为"占领华尔街"只不过是个笑话。但令人意外地,草根的愤怒却撑起了这个螳臂挡车的运动。所谓的“99%”之痛苦应当是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了。执政者确实也应该仔细地聆听这些从基层来的呐喊。 这运动的出发点是高尚的,诉求是正确的,应当得到我们声援支持,但我不很确定"占领华尔街"能达到什么成就。然而,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占领华尔街不可 能是最终的目的。纵使在公园中长年的扎营占领,华尔街还是不可能被"占领"的。他们所抗议的,其实是华尔街式的价值与操弄,以及政客官僚与富商的变形金刚合体。但,这些强筋硬骨的利害结合,哪里是在公园里稀松扎营就可以推翻的呢? 华尔街不能被占领,也不可能被抛弃。无论华尔街是多么令许多人深恶痛绝,但对许多人而言,它却是风情万种,魅力无限,有不可抗拒的魔力。有人说,华尔街以 及整个金融体系都是构建在人性的贪婪之上。此说就算不是一针见血,也掷地有声。一九八七年深刻地描述人性贪婪的电影"华尔街",就是经典之作的注脚。 基督徒该如何面对? 那么,我们就束手无策吗?虽然华尔街不能被占领,但我们也不能放任它肆无忌惮,巧取豪夺。或者华尔街是必要的恶,但我们却不可容忍它变成我们生命的主宰。 华尔街的危机,与欧元债务危机一样,其实核心问题并不在金钱,而在于纪律与伦理。挽救经济的工具不外乎"货币"和"财政"两大手段,而这些政策要能正常合 理地运作,必须以公平与纪律作为先决条件。但在民主政治的运作之下,不公与纪律废弛,正是难以消灭的死角。基督徒温良但并不乡愿,因此我们也必须协助监督民主政府,要求所有的国家公器必须透明而公平地遵守财政与货币纪律,合乎诚信与伦理的标准。 圣经要求基督徒要顺服掌权的(罗十三1),同时,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基督徒当尽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但"地上国民"的身份是次要而暂时的。基督徒还有一重 "天上国民"的身份,是主要而永远的。因此,基督徒在认同、认知、与实践上,势必要能活在当下,但同时要能超越。实在地说,问题其实不在华尔街。有人说的 好,占领了华尔街,要求富人多交税,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之道可能是需要全民改变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回到勤劳节俭、乐善好施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逃脱华尔街的影响,但须要选择不受辖制的生活方式。 我们需要焦点的转移,需要超越。 二○一一年九月的《读者文摘》有篇"从比佛利山到垃圾山"特写文章,报导好莱坞的黄金单身汉史考特‧尼森,电影业资深行销副总,媒体称他"好莱坞先生"。 好莱坞红人应有的排场他都有,年薪百万美元、比佛利山庄豪宅、豪华游艇、保时捷名车。二○○三年,他骑摩托车横跨亚洲度假,到了柬埔寨首都金边,目睹在大垃圾山上过著老鼠一般生活的穷人妇女和小孩。他极为震撼。七个月后,他在金边租屋、请员工,收容了十二个无家可归的小孩。他自掏腰包,成立"柬埔寨儿童基金组织"。迄今,基金组织照顾超过七百名孩子,提供食宿、医疗、教育与职业训练。 有一次,尼森在金边,行动电话突然响起,是某个电影明星的经纪人从欧洲打来的,他们的宣传行程由尼森负责。尼森当天早上刚得知,收容所里有五个小孩得了伤寒。经纪人对尼森‧史考特说:"问题大了。电影公司租的专机上没有我们指定的瓶装水和食物。问题没解决,我们就不上飞机。"那电影明星更从经纪人手中抢过 电话,说:"史考特,你有必要让我的日子这么难过吗?赶快搞定!"不久后,他便向老板请辞,不再钟情比佛利山;他献身垃圾山。 思考耶稣教导的这个比喻吧:"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 作甚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的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 欠我主人多少?他说,一百篓油。管家说,拿你的帐快坐下写五十。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帐写八十。"(路十六1-7) 比喻结束时,主人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但请注意,耶稣完全没有鼓励我们要效法今世之子。相反地,他要我们在 大小事、义与不义的事上都要忠心;不要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第10节)。重点是要有一个超越现世,注目永生的观点:"我又告诉你们,要藉著那不义的钱 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第9节) 基督徒难免也须面对"钱、权、名、利"等事,但要仔细思想耶稣的劝诫:双手要有智慧地处理这些"不义而无用"的事务,但眼睛永远注目"永存的帐幕"。 华尔街,可以占领,可以不占领,但一定要超越。 蒙允转自《传扬》杂志2012年2月刊: http://magazine.efccc.org/ArticleDetail.aspx?DocID=36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