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昌牧師:佔領華爾街,之後呢? 編輯室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上午6:09 首先,或許應立即澄清,我個人非常支持「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此事而言,個人並無任何政治立場,也無仇富、劫富、或袒富心態,但我期盼這個運動能多少喚起世人的清醒與良心,督促政客富豪多反思社會道德與責任,催促眾人思考不同的生活價值與方式,激發這個對立撕裂日增的社會,能為下一代孩子挽回一個可安居樂業的美國夢。 佔領華爾街的訴求 「佔領華爾街」運動萌芽於去年三月間的網上部落格,一群人不滿華爾街肥貓造成全球經濟海嘯,卻逍遙事外。在九月十七日,加拿大政治運動團體 Adbusters在紐約市華爾街金融商業區的公園內發難抗議運動。他們的訴求是反對社會與經濟的不公、高失業率、貪婪、腐敗、公司與金融機構不當地影響 政府。他們自認是“99%”,與坐擁絕大部分財富的“1%”富人相對立。抗議人士的確師出有名。三年來,一般勞工仍然驚恐於高失業率及實質工資下降的噩夢,但華爾街的薪資已悄然地回升。 有人評論說,「佔領華爾街」找錯了對象,因為根據「富比世」列舉的「美國最高薪的25個CEO」名單,華爾街沒有一人名列前十。「金融幫」裡最高的是摩根 大通執行長戴蒙,年薪4,200萬美元,排名僅第十二。最高薪的是麥克森藥品健診資訊科技公司的執行長哈莫葛倫,年薪1億3,100萬美元。甚至第八名的 聯合健康集團執行長漢姆斯里,也都有4,880萬美元。這哪裡是薪資,是天文數字。華爾街無辜?可不能忘記,華爾街是全球富人的遊樂場,他們的後花園。若沒有華爾街,1%的富人們怎麼可能繼續把玩那些神出鬼沒的金融遊戲?華爾街是資本主義金不換的圖騰。 在「佔領華爾街」活動的前三週,美國三大電視網與「紐約時報」都不看好這個美國版的「阿拉伯之春」,無不以冷處理對待。相對於報導開羅阿拉伯之春的沸沸揚揚,這對比顯得有趣。起初大家以為「佔領華爾街」只不過是個笑話。但令人意外地,草根的憤怒卻撐起了這個螳臂擋車的運動。所謂的“99%”之痛苦應當是到了爆發的臨界點了。執政者確實也應該仔細地聆聽這些從基層來的吶喊。 這運動的出發點是高尚的,訴求是正確的,應當得到我們聲援支持,但我不很確定「佔領華爾街」能達到什麼成就。然而,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佔領華爾街不可 能是最終的目的。縱使在公園中長年的紮營佔領,華爾街還是不可能被「佔領」的。他們所抗議的,其實是華爾街式的價值與操弄,以及政客官僚與富商的變形金剛合體。但,這些強筋硬骨的利害結合,哪裡是在公園裡稀鬆紮營就可以推翻的呢? 華爾街不能被佔領,也不可能被拋棄。無論華爾街是多麼令许多人深惡痛絕,但對许多人而言,它卻是風情萬種,魅力無限,有不可抗拒的魔力。有人說,華爾街以 及整個金融體系都是構建在人性的貪婪之上。此說就算不是一針見血,也擲地有聲。一九八七年深刻地描述人性貪婪的電影「華爾街」,就是經典之作的註腳。 基督徒該如何面對? 那麼,我們就束手無策嗎?雖然華爾街不能被佔領,但我們也不能放任它肆無忌憚,巧取豪奪。或者華爾街是必要的惡,但我們卻不可容忍它變成我們生命的主宰。 華爾街的危機,與歐元債務危機一樣,其實核心問題並不在金錢,而在於紀律與倫理。挽救經濟的工具不外乎「貨幣」和「財政」兩大手段,而這些政策要能正常合 理地運作,必須以公平與紀律作為先決條件。但在民主政治的運作之下,不公與紀律廢弛,正是難以消滅的死角。基督徒溫良但並不鄉愿,因此我們也必須協助監督民主政府,要求所有的國家公器必須透明而公平地遵守財政與貨幣紀律,合乎誠信與倫理的標準。 聖經要求基督徒要順服掌權的(羅十三1),同時,在現代民主社會中,基督徒當盡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但「地上國民」的身份是次要而暫時的。基督徒還有一重 「天上國民」的身份,是主要而永遠的。因此,基督徒在認同、認知、與實踐上,勢必要能活在當下,但同時要能超越。實在地說,問題其實不在華爾街。有人說的 好,佔領了華爾街,要求富人多交稅,並不能解決問題,真正解決之道可能是需要全民改變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回到勤勞節儉、樂善好施的生活方式。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逃脫華爾街的影響,但須要選擇不受轄制的生活方式。 我們需要焦點的轉移,需要超越。 二○一一年九月的《讀者文摘》有篇「從比佛利山到垃圾山」特寫文章,報導好萊塢的黃金單身漢史考特‧尼森,電影業資深行銷副總,媒體稱他「好萊塢先生」。 好萊塢紅人應有的排場他都有,年薪百萬美元、比佛利山莊豪宅、豪華遊艇、保時捷名車。二○○三年,他騎摩托車橫跨亞洲度假,到了柬埔寨首都金邊,目睹在大垃圾山上過著老鼠一般生活的窮人婦女和小孩。他極為震撼。七個月後,他在金邊租屋、請員工,收容了十二個無家可歸的小孩。他自掏腰包,成立「柬埔寨兒童基金組織」。迄今,基金組織照顧超過七百名孩子,提供食宿、醫療、教育與職業訓練。 有一次,尼森在金邊,行動電話突然響起,是某個電影明星的經紀人從歐洲打來的,他們的宣傳行程由尼森負責。尼森當天早上剛得知,收容所裡有五個小孩得了傷寒。經紀人對尼森‧史考特說:「問題大了。電影公司租的專機上沒有我們指定的瓶裝水和食物。問題沒解決,我們就不上飛機。」那電影明星更從經紀人手中搶過 電話,說:「史考特,你有必要讓我的日子這麼難過嗎?趕快搞定!」不久後,他便向老闆請辭,不再鍾情比佛利山;他獻身垃圾山。 思考耶穌教導的這個比喻吧:「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 作甚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的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 欠我主人多少?他說,一百簍油。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路十六1-7) 比喻結束時,主人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但請注意,耶穌完全沒有鼓勵我們要效法今世之子。相反地,他要我們在 大小事、義與不義的事上都要忠心;不要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第10節)。重點是要有一個超越現世,注目永生的觀點:「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 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第9節) 基督徒難免也須面對「錢、權、名、利」等事,但要仔細思想耶穌的勸誡:雙手要有智慧地處理這些「不義而無用」的事務,但眼睛永遠注目「永存的帳幕」。 華爾街,可以佔領,可以不佔領,但一定要超越。 蒙允轉自《傳揚》雜誌2012年2月刊: http://magazine.efccc.org/ArticleDetail.aspx?DocID=36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