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教会面临年轻世代流失与断层问题。第九届"教牧领导力发展日"于9月5日在尖沙咀潮人生命堂举行,以"跨越断层:聆听与赋权"为主题,分析新世代的灵性状况,并透过堂会与校园事工的成功案例,探讨促使年轻一代回流教会的关键因素。
教会新型态"导师型社群"与新世代同行
香港学园传道会研究主任陈保焜分析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简称EA) 18至29岁的灵性状况。他指出,传统定义成年的五项标志——离家独立、完成学业、全职工作、结婚及生儿育女——在当今年轻人生活中已普遍推迟五至十年。现时的年轻人需要更长时间进修才找到理想工作;结婚年龄也大幅延后,甚至有许多人选择不婚或不生育。
现今世代往往需至30岁,才达到过去20岁的成年状态,导致他们在人生前路与灵性追求上仍处于探索期,例如有些赴海外留学、工作变动未能参与教会聚会。他们有些对信仰感到迷惘,这种不确定性为教会牧养带来新挑战。
陈保焜提出,教会应建立"导师型社群"(Mentoring Community)与他们同行并回应其灵性需要。他强调当年轻人提出如"神是否存在?"或"圣经有无错误?"等问题时应当感恩,代表他们认真面对信仰,也是教导与深入倾谈的宝贵机会。
"若他们从不发问,反而值得忧心,因为这可能意味信仰未曾扎根与成长,"陈保焜表示:"我们不应禁止他们,反而主动鼓励他们在信仰中提出疑问,在世俗价值冲击前,提早为他们建立坚固的信仰基础。"
他进一步指出,成年初显期的新世代需要有安全空间分享疑虑与挣扎而不会被责备。"我们不能代替对方去思考和决定,或是把答案硬塞给对方。他们要的是一齐讨论、反思,找答案,并一齐尝试实践信仰。若你能陪伴他们跨过疑惑,他们的信仰会更坚韧。"
五旬节堂会个案:赋权年青人策划社区服侍
五旬节会粉岭堂梁瑞玲牧师及黄映桦传道分享实战成功个案。粉岭堂是一间以使命为导向的教会,以分龄及小组形式进行牧养,其中12至30岁的年轻信徒约170人,占教会四成。2020年,教会成立了大专及初职崇拜,年龄层集中在18至26岁,约有75人参与。
该教会的核心价值是"向上感恩,对下付出"。年长肢体不计较付出,为年青人提供空间,让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做错;年青人也愿意主动承担教会工作。
梁瑞玲牧师强调:"要年青人承担,不是纯粹叫他们『帮手』,也不是由上而下指挥他们,而是与他们同行,并提供训练。"她以"捉鱼"作比喻,教会要与年青人一起"捉鱼",教他们方法,最终由他们自己亲手去捉。在这个过程中,年青人能够探索自己的召命,发挥所长,从中找到满足感和归属感,生命自然会成长。
粉岭堂的青年人牧养成效从实战个案中可见一斑。教会每年暑假都与学校合办福音营,让中三、中四的学生当导师。梁牧师强调:"他们不是来做义工,是事奉者。"在各自的岗位都全力投入。经过两日三夜的营会,虽然他们十分疲倦,但第二天仍赶回教会崇拜。因此偶尔在崇拜中"钓鱼"(打瞌睡),教牧同工也予以体谅和欢迎。亦有年轻导师在考试期间仍坚持入营参与陪谈,之后再赶回学校应考,尽心尽力担当。
黄映桦传道则分享2021年疫情期间,教会推出"翊光与社区同行计划"服侍基层家庭。整个计划由大专生构思、策划和执行,教会完全赋权他们自主负责,策划服务减轻家长负担。他们按自己的才能和恩赐分工,为中小学生举办兴趣班、升学辅导,协助拍摄证件照等。黄传道说:"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教会应以不同方式引导年青人活出爱与使命。"
香港浸会大学校牧处:以乐队建立归属感
香港浸会大学校牧处乐队教练伍家豪博士分享校园事工如何促进成年初显期的新世代灵性成长。针对年轻世代处于探索阶段的特质,他带领的乐队以群体生活方式示范爱主爱人的榜样。透过每周三次的密集练习,同学之间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归属感,将乐队视为属于自己的事奉,大家一同练习、相处,同行的感觉很强。
事工中的基督徒乐队赋权年青人参与策划与筹备。学生用半年时间筹办周年音乐会,从构思主题到实践演出都由他们包办:"这不仅是举办一场音乐会那么简单。过程中亦为年轻人设计了多项实践活动。例如有个活动以探讨『饶恕』为主题,透过集体阅读相关书籍、鼓励年轻人主动约见身边的人关怀交流,引导他们在真实关系中学习实践饶恕的真谛。"
为浸大学生提供情绪辅导 半数人灵性明显成长
除了活动,校牧处还为浸大学生提供情绪辅导,协助学生处理学业、人际与情感问题,并与其他机构合办研讨会,让学生在安舒环境中讨论社会议题。
为量化事工成效,伍家豪针对300名大学生及毕业生,以五个向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五分制评量,评估范畴包括事工对同学的属灵指引、信仰群体的支持等。结果显示,近五成参与者表示他们学习到爱主爱人,灵性明显成长。伍家豪强调:"校园事工不仅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灵性成长,更为他们毕业后融入教会生活奠定基础。这些受过良好信仰培育的年轻人将成为教会未来的祝福。"
"2025第九届教牧领导力发展日"由福音证主协会、领导力培训学院及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联合主办。大会透过座谈会、主题讲座及工作坊,汇聚来自各教会的牧者、长执及信徒领袖,约200人参与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