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

数月前曾修读了一科有关中国文化与教会事奉的神学科目,未开课之先,我需 要阅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的书籍,包括认识中国文化中的大传统(儒、释、道)及小传统(民间信仰)对现今华人教会的影响。起初阅读那些指定课本时,心里有很大的抗 距,一方面因为指定阅读的数量不少;其次,感觉上好像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现今的青少年受著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新一代亦生长于核心家庭,上一代的 传统思想和文化是否真的仍对青少年有影响力? 然而当我上毕课堂并积极寻找资料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确遗忘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其中最深刻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观,当中强调"慎独"这美德。简单 来说,是不论处于任何环境,都有自觉性地过合乎礼的道德生活,不因外在因素而转变,也不会因为外在规范而勉强遵行,而是重视个人私德的操练,积极建立"内圣"的重要性 。我们常常概叹现今的青少年不懂自律,皆因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已很少强调"慎独"这美德,坊间及长辈亦很少"慎独"的经验和典范给予青少年倣效,这是值得我们作为教育 工作者所关注的。 上述的观点,某程度上与基督教的伦理观一致,人们的生活不应只是满足外在规范(例如:校规和法律),却在个人的私生活中放纵私欲。公德与私德两者同样重要,也不能全然划 分。"慎独"无疑是我们这一代必须加以肯定和实践的操练。今天教育界鼓励多元、独立及具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强调学会学习,然而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却并非可单从思考和 批判而来,而是必须透过个人对自身修养的操练加以实践。在西方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下,"慎独"无疑是现代教育方向较为忽略的一环。 诚然,中国传统几千年的文化中,我们也许遗忘了不少精粹。今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方向,不应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亦不应只是训练学生有能力如何获取或批判知识,更重 要的应是怎样将知识深化,透过"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建立他们的人格,相信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作育英才"的真正涵意。 原载于《伯特利中学牧函》(2007年3月13日)。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