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只是担任文字和办公室的工作,也没有想过接触过青少年,亦觉得已经很足够。"在 1973 年创办突破机构,直到他的恩师问他:"你想加入青少年的工作吗?"他才渐渐踏上服侍青少年的道路。
1974 年他放弃从医,全职开展青年工作,并推动禁毒计划。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也有人说他傻,但他却认为做青年工作很有意义,结果一做就三十多年。他当过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也曾是禁毒常务委员会主席,人人都叫他"蔡医"。
蔡医分享其中一个年青人的故事说:"面谈时明明看到他状况良好,但他一离开接见室不久又打回原形。"对此蔡医感到十分困惑,后来他才发现"原来那位少年家庭环境极之恶劣,常出现家庭暴力,父母没有关心他,又结交损友,他根本得不到爱,身边也没有任何模仿的对象。"让蔡医觉得自己应当更努力,付出更多。
他用了两个字来说明服务青少年所需要的元素,第一个是"诚"。若要帮助青少年,就必须有"诚意"地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要接受他们,不要一味阻止,同时也要"诚心"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到自己所想的事,不要总认为他们不切实际。
第二个是"爱",要爱首先要懂得"包容"。他说青少年往往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但仍然要继续爱他们。此外又要与他们"同行",一直陪伴他们,守护他们。
令蔡医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很顽劣的学生,"我跟他相处三年,他竟然从来没有称呼过我,说称呼 UNCLE 太古旧,叫蔡医又不喜欢。"他的生活圈子非常窄狭,父母不太理会他,加上经济上的困难,就连中环和戏院也没有去过,只是喜欢在家中看日本漫画。但本著爱与诚,蔡医没有放弃他,一直陪他读书,更发现他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并且真心相信他的能力。
"他用日文设计了一个网页,有日本公司看中了他,后来还聘请了他。过几年他打电话给我,说娶了一个日本人做老婆,一年后又打电话给我,说生了一个儿子,一年后再打电话给我,说生了一个女儿。"蔡医笑说。
"在我的字典里,每个年轻人都是美丽的,没有一个是不行的。"蔡医说人人也有善与恶的一面,最重要是把美好一面展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