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战事持续:张翠容亲睹难民悲歌与盼望 天主教机构合办讲座 逾百人为加沙战火受难者祷告 Isaac Leung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下午5:52 香港首位女战地记者张翠容深入西岸揭难民实况。(图:基督日报)天主教机构合办讲座,逾百人出席及为加沙战火受难者祷告。(图:基督日报)加沙战事持续两年未见平息,天主教机构8月23日合办"加沙战火中的绝望与希望"讲座暨祈祷会,邀得香港新闻工作者、《中东现场》作者张翠容及方济会陈满鸿神父主讲,并为受难者祷告,约180人参加。 被誉为香港首位女战地记者张翠容指出,加沙战事自2023年10月爆发至今,已造成超过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0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并面临大规模饥荒。巴勒斯坦人盼望救援与停火,也盼望世人关心他们的困境,不被遗忘或抛弃。 今年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二战结束80周年,她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右翼集团为自身利益清洗其他民族,行径等同法西斯主义,手段如同希特拉。批评国际社会沉默以对,欧美国家更提供武器予以色列,亚洲大国则置身事外,慨叹国际秩序"已经瓦解"。 战地记者深入西岸揭难民悲歌 张翠容去年2月欲进入加沙采访时,因是外国记者被拒入境,她遂转往开罗访问逃难的加沙民众,共探望20个家庭。其中一名教授之子在战火中受伤,另有家庭的男童遭炸断双脚,她协助筹募医药费,探访慰问。她说:"能逃离者已属幸运,许多优秀人才如诗人、教育家、运动员已丧生战火中。" 其后她转往西岸地区亲身视察当地现况。以色列将该区域划分为四区,当中包括巴人自治政府区。相比她于2002年所见,以色列军法统治更严苛,检查站由一个增至四个,巴人水源与活动范围均遭管制。 在西岸自治区的"亚伯拉罕墓"被视为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同圣地,不少巴人在此居住,以色列士兵持枪驻守山上监视。已停运的联合国难民营有少年人玩耍时遭以军狙击手射杀,母亲将其照片贴于门外悼念,申诉促国际社还巴人儿童公义。 张翠容亦指,巴勒斯坦农民指,他们的居所随时遭以方拆毁,且禁止重建。有次农民向她求助,她赶赴山区目睹房屋已被摧毁。以色列本土虽有和平组织发起反拆屋行动,却遭打压。相关情景已于纪录片《家不成家》中揭露。 走访以色列人质 解开以巴和平之道 今年七月,张翠容走访特拉维夫2023年哈马斯袭击地,该处详细记录遇害的以色列人姓名。但是超过六万名在战火中丧生的巴勒斯坦人,没有获同等公开纪念。 关于以巴和解,张翠容认为双方都需踏出第一步。她访问首批获释的以色列人质阿齐利(Liat Atzili)。她提及遭囚禁期间曾与一名年轻的哈马斯守卫交谈,发现大家都有家庭和儿女,最后彼此成为了朋友。张翠容深信:"若以人的温度相待,怀抱和平之心,便能真正实践和解。" 张翠容结束分享时表示,她希望组织国际义工团队,透过活动分享战争中人民的真实苦难,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并传播开去。 陈满鸿神父盼以色列回归信仰 方济会士、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兼任教授陈满鸿神父指出,以色列人强调是上帝选民,借旧约历史将政治行动合理化。他认为上帝选民应恪守十诫盟约,而非掺杂罪恶流人的血。他引用耶稣斥责风浪的事迹,期盼能"喝停战争",并盼望以色列回归传统信仰,重拾道德生活。 "加沙战火中的绝望与希望"讲座暨祈祷会由明爱九龙社区中心、教区全人发展委员会及圣德肋撒堂关社组合办,8月23日于明爱九龙服务中心公众会堂举行,逾百人参加,并在聚会上为加沙受难者祷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