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位女戰地記者張翠容深入西岸揭難民實況。(圖:基督日報)
天主教機構合辦講座,逾百人出席及為加沙戰火受難者禱告。(圖:基督日報)加沙戰事持續兩年未見平息,天主教機構8月23日合辦「加沙戰火中的絕望與希望」講座暨祈禱會,邀得香港新聞工作者、《中東現場》作者張翠容及方濟會陳滿鴻神父主講,並為受難者禱告,約180人參加。 被譽為香港首位女戰地記者張翠容指出,加沙戰事自2023年10月爆發至今,已造成超過6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0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並面臨大規模飢荒。巴勒斯坦人盼望救援與停火,也盼望世人關心他們的困境,不被遺忘或拋棄。 今年適逢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及二戰結束80週年,她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右翼集團為自身利益清洗其他民族,行徑等同法西斯主義,手段如同希特拉。批評國際社會沉默以對,歐美國家更提供武器予以色列,亞洲大國則置身事外,慨嘆國際秩序「已經瓦解」。 戰地記者深入西岸揭難民悲歌 張翠容去年2月欲進入加沙採訪時,因是外國記者被拒入境,她遂轉往開羅訪問逃難的加沙民眾,共探望20個家庭。其中一名教授之子在戰火中受傷,另有家庭的男童遭炸斷雙腳,她協助籌募醫藥費,探訪慰問。她說:「能逃離者已屬幸運,許多優秀人才如詩人、教育家、運動員已喪生戰火中。」 其後她轉往西岸地區親身視察當地現況。以色列將該區域劃分為四區,當中包括巴人自治政府區。相比她於2002年所見,以色列軍法統治更嚴苛,檢查站由一個增至四個,巴人水源與活動範圍均遭管制。 在西岸自治區的「亞伯拉罕墓」被視為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共同聖地,不少巴人在此居住,以色列士兵持槍駐守山上監視。已停運的聯合國難民營有少年人玩耍時遭以軍狙擊手射殺,母親將其照片貼於門外悼念,申訴促國際社還巴人兒童公義。 張翠容亦指,巴勒斯坦農民指,他們的居所隨時遭以方拆毀,且禁止重建。有次農民向她求助,她趕赴山區目睹房屋已被摧毀。以色列本土雖有和平組織發起反拆屋行動,卻遭打壓。相關情景已於紀錄片《家不成家》中揭露。 走訪以色列人質 解開以巴和平之道 今年七月,張翠容走訪特拉維夫2023年哈馬斯襲擊地,該處詳細記錄遇害的以色列人姓名。但是超過六萬名在戰火中喪生的巴勒斯坦人,沒有獲同等公開紀念。 關於以巴和解,張翠容認為雙方都需踏出第一步。她訪問首批獲釋的以色列人質阿齊利(Liat Atzili)。她提及遭囚禁期間曾與一名年輕的哈馬斯守衛交談,發現大家都有家庭和兒女,最後彼此成為了朋友。張翠容深信:「若以人的溫度相待,懷抱和平之心,便能真正實踐和解。」 張翠容結束分享時表示,她希望組織國際義工團隊,透過活動分享戰爭中人民的真實苦難,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並傳播開去。 陳滿鴻神父盼以色列回歸信仰 方濟會士、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兼任教授陳滿鴻神父指出,以色列人強調是上帝選民,借舊約歷史將政治行動合理化。他認為上帝選民應恪守十誡盟約,而非摻雜罪惡流人的血。他引用耶穌斥責風浪的事蹟,期盼能「喝停戰爭」,並盼望以色列回歸傳統信仰,重拾道德生活。 「加沙戰火中的絕望與希望」講座暨祈禱會由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及聖德肋撒堂關社組合辦,8月23日於明愛九龍服務中心公眾會堂舉行,逾百人參加,並在聚會上為加沙受難者禱告。